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水草

    大漠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相信如今的河道居然还能长出水蕴草!

    有一天回乡下,我漫不经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周边的风景:谁家在建新楼?脚手架还未拆;宗祠排门新上了桐油红,像是刚修缮过;宅边地里一垄青菜开着黄花任性地往上长;邻家阿婶坐在自家新屋的台门前,慢条斯理地择着地里挑来的马兰……好一幅《早春村落图》!人说“近乡情更怯”,而我,心却像抖落包袱似的轻松,哼起小曲儿,踏着轻快的步伐跨上村口的小桥。

    “哎——这不是蕴草吗?”当我把目光投向桥下的河道时,忽然发现了河里飘动的水草。河里长蕴草了!我一下兴奋起来,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两眼放光,收住脚步,从桥头跑下来,走近河边,探头看个究竟——

    眼前,一丛丛褐色的水草河中亭亭玉立,随着水流轻轻荡漾,狭长的叶子在水中自由舒展,它的周边看上去毛茸茸的,像是吸附了一层厚厚的河泥,看上去脏兮兮的,但周边的河水却比原来干净了许多。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沿着新驳的河岸一路走过去,水草在河道中不断地延伸,成批成批浮在水面上,像是一幅美妙绝伦的油画。哦,多年不见的水蕴草又回来了。

    水草,是有灵性的。和人一样,它的存在需要一个适合的生态环境。记得小时候,村前屋后,河道纵横,河水清澈,水草随处可见。那时候,村里没有什么小工厂,人们也不知道什么叫“污染”。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只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灌溉、河塘养殖、生活用水,靠的全是河里的水。他们对大自然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他们懂得利用,更知道回报,每当岁末农闲季节,不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男男女女顶着寒风,挖河道、捻河泥,清淤疏浚。到了第二年的早春,河塘里长出了各种水草,随处可见水草中蕴藏着一团团密匝匝黑得发亮的小蝌蚪。春耕时节,农民们又把生长茂密的水草撩起来,烂田作肥。那年月,河道弯弯,河水清清。河埠头,是勤快的主妇们洗菜、捣衣的身影;河面上,不时蹿上打挺的鱼儿,自然和谐美好。

    水草长得最好的要数我家屋前的那个池塘,村民叫作耙草塘,又名“吃水池”,池水是村民的饮用水。那圆圆的池塘像一面嵌镶在自然村落的明镜,池水清清,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没人会往河里面掷杂物,倒污水,连洗个手都不会。池塘里的水草自由生长,一岁一枯荣。有水草的净化过滤,水清澈见底,游弋在水中的小鱼看得一清二楚。早春时节,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到池塘上,水面上飘起一层白蒙蒙的雾纱。清早,村民挑着两只水桶来担水。青石板铺成的河埠头。水桶在水面上来回轻轻一晃,池水荡起一圈圈涟漪……那美丽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中。村民把挑去的河水倒进家家必备的大头缸,淘米、洗菜、烧开水,用的都是它。我家也不例外。耙草塘的河水就这样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里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水变得混浊不堪,河道杂草丛生,水草不见了,鱼儿不见了,连生活在河泥中的螺蛳、河蚌都不见了踪影,代之而来的是河面上漂浮着的各种塑料袋、破旧衣衫、废弃球鞋等各种生活垃圾。一到夏天,有些河段河水发黑,恶臭冲鼻。民办小工厂边上的河道里,河水更像铁锈般的泛黄,河面上长年累月漂着一层亮光光的油污。因为河道都是相通的,河水污染,绕村的通河不必说了,偏居一隅的耙草塘也未能幸免于难。村民只好挑了水桶去远处的江里担水将就,再后来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而无可奈何的村民却一边埋怨着一边用发臭的河水浇灌着田里的庄稼。

    就在前几年,村里开始整治河道,先是把多年沉积的淤泥清理了,年久失修的河岸驳上了石坎,两岸修建了整洁的水泥路,还装上了护栏。紧接着把污水管道通到了各家各户,每个自然小村落的四岔路口也出现了公用垃圾桶。有意思的是,在以往被村民称为“金钩钓月”的大澥浦河岸上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村干部的名字,“河长”某某某,负责这条河管理等字样,旁边民办小企业边上的河水也不像以前那样黄了。渐渐地,小村变得整洁起来,小河比以往也干净了许多,回乡下老家的感觉也好多了,终于今天又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水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