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5月1日快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将迎来通车十周年生日。这些天,很多媒体在总结回顾跨海大桥的“十年速度”和巨大影响力。 总结盘点大桥开通带来的“巨变”,应该且必要。但我以为,我们回顾过去所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是为了更好地审视当下,也是为了更好地谋划未来。这之中,最值得总结和记取的,应该是宁波人敢于建造这座大桥、能够建成这座大桥的精神。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当年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1993年,宁波人提出在杭州湾架设大桥时,曾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天方夜谭。直到2000年的大桥可行性报告咨询会上,仍有一位专家直言:“我看要研究的不是可行性报告,而是不可行性报告。” 这位专家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当时跨海大桥建设无桥型方案,无造桥设备,无具备经验的施工队伍,无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而杭州湾又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海湾,水文情况复杂、潮差大、潮流急、风浪大、冲刷深,滩涂区长达10公里,下面还埋藏着一窝窝的浅层天然气……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没有先例。 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造“两项世界之最”的大桥,办法不是没有。捷径就是完全依赖外国人,由他们负责设计、施工和管理。但是,这样一来,就等于把绝好的造桥机会,拱手让给了外人。我们出了钱,桥造好了,可能也很好,但我们也只是有了一座桥,而不可能掌握造桥技术。建成通车后的管理、修护等要受制于人不说,以后想造同样的桥,我们还是没技术,还得花钱请别人。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敢闯敢干的精神,一种“无中生有”的精神,敢于开拓,敢于创新。而支撑这种精神的,就是“中国魂”——外国人有的技术,我们中国也要有;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也要能干。 道理就在于,越是核心技术,人家越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我们使用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再说了,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可以花钱买,但也只能买到使用权。而且,我们花钱买人家的核心技术越多,对人家的依赖性就越大,越是容易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关系好时,花了钱买人家的东西,还能得个好脸色;关系不好了,人家一使气耍性子,就会卡我们的脖子,甚至要我们的命。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靠我们自己干,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跟专业分工、自由贸易是两回事。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9项重大创新成果,或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杭州湾跨海大桥最终能够在我们自己手里建成,不依赖外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管理,十年来平均每3秒就有一辆车驶过,无一结构出现结构性损毁事件……正是对敢闯敢干、“无中生有”精神和自主创新“中国魂”的最好见证和礼赞。 今天,无论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城市,还是我们的国家,要发展得更好更快,要“攻坚”、要“攀高”,就不能少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决策者、建设者那样的气魄胆识和雄心壮志,敢于平地起惊雷,敢同强者争高下。这就是我们最应该记取的“大桥精神”,这就是我们最应该弘扬的“中国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