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诉孩子:大屠杀纪念馆 不是普通游玩景点

(图片据《法制晚报》)

    盛 翔 

    4月30日,此前多次曝光“精日分子”不妥言行的微博网友“上帝之鹰_5zn”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几名儿童不停地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地上的鹅卵石丢入水池中打水漂嬉闹。该视频再次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谴责站在一旁的家长没有劝阻和告诫。也有网友认为,“上帝之鹰_5zn”小题大做。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普通的旅游景点,捡起石子往水池里丢,虽然同样不太好,但毕竟常见;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些鹅卵石所象征的,却是遇难者的累累白骨。难怪很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只不过,将孩子们的嬉闹行为,上升到“不爱国”的高度予以抨击,恐怕也有点过度阐释了。

    孩子们只是觉得好玩,家长也不一定知道此处鹅卵石的寓意,上来就扣一顶“不爱国”的大帽子,再想诉诸理性地探讨就很困难了。相比往水池里丢鹅卵石的行为,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这些孩子眼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否只是一个普通的游玩景点?在年轻家长的心中,又对南京大屠杀存在多少历史认知?

    大学生不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这在今天的中国并不少见。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年轻人对于抗战的认知非常模糊,甚至完全被抗战神剧给带到沟里去了,根本无法想象那种真实的惨烈。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国家公祭等国家级纪念活动、影响深远的史诗作品以及内涵丰富的纪念场馆等,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建立强大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堤防,将抗战历史嵌入民族记忆。这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责任。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镌刻了一句话: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是的,让所有遇难者能找回自己的名字,让纪念碑矗立在每个人心里,这是我们的记忆责任。

    必须告诉我们的孩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是普通的游玩景点。对此,学校、家庭和社会承担着责任。对学校来说,抗战历史和南京大屠杀,不能只是由一组数字构成的历史填空题,应该成为让学生可以真切感知“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的文化记忆。家庭也是如此,带孩子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场参观感知,其实非常好,只不过,家长最好能提前做点功课,而不只是带孩子去“玩”。在社会层面,我们不妨少挥舞“不爱国”的大棒,多些宽容和理解——拂去历史的灰尘,擦亮尘封的记忆,需要的不是激愤的争吵,而是理性的行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