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e眼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筹建21所希望小学: “支教奶奶”的能量来自哪里

    王学进

    “支教奶奶”周秀芳是宁波李惠利小学的退休教师,今年71岁了。三年前,她应邀远赴湖南溆浦支教。三年多来,她乐当“搬运工”,牵线搭桥,把无数人的拳拳爱心“搬进”大山深处。她发动宁波等地3000多名爱心人士为溆浦捐建希望小学21所,结对帮扶322名贫困生,累计募集款物2000万余元(5月28日、29日《宁波日报》)。

    与其他支教教师有别,周老师除了直接给山区孩子授课改作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扶贫帮困、促进两地产业发展、劳动力输出等方面,给两地搭建了一座座爱心桥。与其说她是位支教教师,不如说她是位“爱心搬运工”。“支教奶奶”周秀芳太特殊了,远非一句“大好人”所能涵盖。

    感动之余,我思考得更多的是:周秀芳无权无势,钱也不多,凭什么敢筹建21所希望小学?按理说,只有政府或者大企业出面才有可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一位仅靠退休金生活的老教师怎么可能筹建21所希望小学?但短短三年,她居然做到了。一位退休教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能量不可谓不大。那么,她的能量来自哪里?

    来自她的人格魅力。周秀芳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对山区孩子的那种爱,已经超越了师爱,而升华到了母爱。有一次上课,她发现学生张子歌眼睛不对劲,就带着她去怀化专科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孩子原来有弱视和斜视症状。周秀芳二话不说,把5000元塞给张子歌的奶奶,嘱咐她一定要带孩子去手术。正如溆浦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林所说,“周老师时常牵挂着这些山里的孩子,这些孩子同样惦记着他们的周奶奶。”这种爱,正潜移默化改写着山区孩子的命运。

    来自她所在的爱心城市宁波。宁波素有“爱心城市”美誉,周秀芳的事迹再度印证了这一点。周秀芳常常把自己比成“爱心搬运工”,意思是,她要把宁波的“爱心”从东海之滨搬运到湘西大山深处。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现代化手段,陈述贫困地区办学难和孩子上学难的现状,呼吁宁波市民伸出援手,支持帮助山区教育的发展,让更多贫困生上得起学。她的真情呼唤,感动了一大帮好心市民。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人自愿加入她的爱心团队。28日下午,周老师为红花村希望小学募捐的项目在“善园网”刚上线,就得到网友的支持和热心参与,短短5个小时,就收到市民善款近2.7万元。

    来自政府的响应。周秀芳的事迹不仅感动了众多网友,也感动了政府部门。鄞州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追随周老师的善举,号召更多的学校与溆浦县开展结对帮扶,安排专项教师培训经费,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的培训项目,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视像中国”等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和教研活动。周秀芳28日在“善园网”开展的爱心款项“众筹”,也得到了鄞州区文明办的支持,增加了募捐的公信力。

    犹如原子裂变,周秀芳的善举感动并且感召了宁波、溆浦两地的民众和政府,动员起了强大的支教和帮困扶贫的力量,在两地掀起了一股持续不断帮山区孩子圆梦的热潮。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和政府部门参与周秀芳的支教义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