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12日上午早高峰,江苏宿迁的两名盲人在买早餐回来的路上,不小心走到了车水马龙的道路中间,情况非常危急。没想到的是,几位过路的车主自发地将车停在了两名盲人附近,并将车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临时通道,引导这两名盲人安全回到盲道(6月14日央广网)。 这部“街头情景剧”没有编剧,没有导演,却感动了现场的市民、路人,也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和现场的车主、路人相比,或者说和手机、电脑前绝大多数的网友相比,这两名走错路的盲人属于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呵护弱者,让他们得到额外的帮助和照顾,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底线,是必须坚守的良知和价值观。很高兴,至少在宿迁市街头的这个早晨,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骄傲地给自己打一百分。 有人可能暂时没有理解这种呵护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文明密码,而发出诸如“我呵护了别人,我自己能够得到什么”的疑问。一些人有此疑问并不难理解,毕竟呵护别人也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比如为了呵护两名走错路的盲人,那些车主可能耽误了自己赶路的时间,可能导致自己上班迟到。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除了传统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理念,呵护和帮助弱者,同样让我们能够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同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谓弱者和强者,从来都是相对的概念,所谓的强者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弱者,也需要别人的呵护。就像一些地方为了方便女性停车而专门设立了比普通车位更宽更长的女性专用停车位,受到了女性的欢迎。这些女性当中,可能就有成功的女企业家、女强人,属于强者的范畴,但是在停车面前,她们就成了需要被照顾的“弱者”。 所以说呵护和照顾弱者,不但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底线,同时也保证了在我们成为弱者的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照顾,这才合乎守望相助的传统理念和现代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