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弓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免费给老楼加装电梯。这事发生在首都北京。 6月5日,笔者向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微信,在“今天起,北京这些东西统统免费”标题下,罗列了六大类四十六项免费内容,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一类第九项“老楼免费装电梯”。据作者说,目前北京大兴区、东城区、朝阳区的老楼加装电梯,都在试点“垂直公交”模式——加装电梯,无需一次性缴纳电梯建设费,建成后,实行“公交式”运营,居民自愿购卡,像乘坐公交车一样按次刷卡付费,每次收0.2元。 为了求证这条信息的真实性,笔者上网搜索,发现有关北京市老楼加装电梯的新闻不少,其中来源比较可靠的至少有两条。 新华社3月7日报道,至今年1月,北京全市老旧楼加装电梯已开工459部、运行274部。2018年,北京计划开工400部以上,完成200部以上。为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研究制定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并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编入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力争2020年当年(老旧小区)增设电梯1000部以上。 京燕网6月3日消息,去年7月,石景山区首部老楼电梯加装完成。这部电梯采用“代建租用”模式,由北京一家公司投资建设和后期维护,居民通过5年或者10年趸租缴费使用。另一部已投用的古城街道环卫楼小区老楼电梯,通过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刷脸”进入,并开通了计次微信扫码和包月刷卡使用方式,方便来访人员和本楼居民选用。 说起来,关于老楼装电梯这件事,从2010年5月19日在《宁波日报》发出第一篇评论——《“住宅楼加装电梯”是个好主意》至今,笔者已发6篇评论,加上今天这篇,一共7篇了。之所以对此事“咬住不放”,可能与我的年龄有关。住在楼上的老年人,下不来上不去,我感同身受。不过,老楼装电梯,不仅关乎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件要事。老小区多数建在城市中心位置,住户却只得每日吃力地上下,这与城市的现代化气象显然格格不入。 这样一桩民生大事,市民有期盼,政府也给力,但就是进展缓慢。按照多数地方目前的进度,大多数老人恐怕等不到那一天了。进展不快的主因,一是一次性出资有点高,有些居民心理难以承受;二是必须全体业主同意才能申请,邻居之间的利益调节困难,思想难以统一。而北京市老楼装电梯的“公交式”创新,使我眼前一亮,八年来苦苦搜寻的老楼装电梯最佳选择,似乎就在眼前。 老楼加装电梯,北京很多区、街道在试点,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我认为还是“公交式”模式。公交车,我们都熟悉。车是公交公司买的,维修保养是公交公司承担的,市民自愿购票,一次一付,费用根据乘坐里程有些差异。 北京加装电梯的“公交式”运行,与有些地方实行的“居民自治式”有明显不同。北京把老楼加装电梯列入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又把这个方案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定出了加装电梯的明确目标。就是说,北京市把老楼装电梯看作是政府的大事。前提明确了,其他问题就容易处理了。 从“政府大事”这个前提出发,自然衍生出第二个重大改变,旧楼加装的电梯,产权不属于小区业主,而属于生产企业。顺理成章,电梯安装与维护费用,不用居民承担。进一步是否可以推导出,老楼加装电梯属于旧城改造工作,所装电梯属于小区公共设施,安装与否可以征求市民意见,但无需居民举手表决。这就排除了目前老楼加装电梯的最大难题——“业主全部同意”。这样一来,不仅进度会有决定性的提速,也能最大限度达到“能装尽装”。 加装电梯“公交式”运行带来的新问题,是企业利益如何保障。让企业为旧城改造投入,一定要有回报。就像公交公司主要的回报来自乘客的购票费一样,“公交式”运行电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业主的按次付费。按照每人次0.2元计算,一个单元假定为12户人家,一家假定为3口人,每人每天上下电梯(包括来客)假定10次,一部电梯寿命假定15年,算下来,生产企业15年可收回约40万元。政府原本给每部电梯补助20万元,转补给企业。两项相加,有60万元,企业应该不会亏本。当然每次乘坐费用不一定就是0.2元,也不一定只是一个价,根据乘坐楼层不同可以有所区别。就是说,企业回收的资金还有增加的余地。 刷卡收费还有一个好处,居民之间更加公平。现行装电梯费用分摊方式,大多按楼层高低(也就是获益多少)确定出资多少,而家庭人口及使用频次并未考虑在内。至于给底层住户在采光和噪声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可以制定一个标准,给予一定补偿。从北京的试点情况来看,电梯安装得好,影响微乎其微。 总之,把老楼装电梯从“居民自治式”转变为“公交式”,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如果北京的创新能得以推广,许多城市的老楼装电梯就不会如此纠结,如此迟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