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愁·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痴”闻长庆:

复活千年秘色瓷烧制技艺

图为“瓷痴”闻长庆。(陈章升 邵滢 摄)

    在慈溪坎墩大道边坐落着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和陶瓷作坊,这些都属于一位叫闻长庆的民间瓷文化研究者。

    闻长庆称得上是慈溪当地的一位“瓷痴”。年近七旬的他潜心钻研古瓷30多年,与儿子闻果立恢复了失传千年的秘色瓷烧制技艺,并获得“越窑·秘色瓷烧制工艺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他们的发明震惊了陶瓷界:一对农民父子竟创造了国内无数专家学者都没能实现的奇迹!

    本报记者  陈章升

    慈溪记者站 邵 滢      

    为了烧制秘色瓷熬白了头

    闻长庆与秘色瓷的故事源于1987年。那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14件有文字记录的秘色瓷,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秘色瓷谜底,让沉睡千年的秘色瓷终得以重见天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古陶瓷藏家闻长庆下决心要“复活”失传千年的秘色瓷烧制技艺。在把创办的企业交于女儿经营后,他便和儿子闻果立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秘色瓷复烧之路。

    30年来,闻长庆大量收集瓷器和瓷片,考察窑址,专研越窑,关注秘色瓷。在一个施工工地,他收入成吨的瓷片,而后不惜重金运回家。多年下来,他收集的瓷片有四五吨。器物收得多了,他建起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搭建起弘扬古越文化的平台。后来,为了研究和烧窑方便,他又创办了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

    釉色是秘色瓷的脸面,也是烧制的核心。闻长庆说,古代瓷器没有明确的化学常量元素比例,所以现代人根本不知秘色瓷上釉用的是什么材料。为了找到烧制秘色瓷的釉色配方,他和儿子“摸着石头过河”,爬遍了上林湖的每一座山峰,采集原生态的上林湖泥、石,并对十几种不同原料进行分类处理。

    在闻长庆看来,秘色瓷釉色是“千峰翠色”,是大自然的色彩,是上林湖碧绿泛青的颜色,这需要烧制者细细咀嚼、感悟。“我们对各种原料的不同含量进行配制、筛选、陈腐、氧化,详细记录每次配制的数据及时间,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不同配制与瓷胎结合的试烧。”闻长庆回忆道,“以前,我睡觉常梦到配釉的情景,半夜惊醒怕忘了梦中灵感,便赶紧起来再去配釉。”

    为了烧制成秘色瓷,闻长庆常年与泥火“为伍”。在观察、记录1200摄氏度以上的火色变幻中,他的视力受到严重损伤。2012年上半年,他的眼睛几近失明,眼前一片雾蒙蒙。“难道秘色瓷没有烧制成功,我的眼睛就要先瞎了?”随之而来的焦虑使闻长庆身心俱疲,没过几日他的头发也全白了。家人见状,都劝闻长庆歇一歇。他却执拗地说:“李白的诗‘朝如青丝暮成雪’我已应验了,我一定要再应验陆龟蒙的诗‘夺得千峰翠色来’!”

    传承发扬制瓷技艺

    在经历上万次配釉试验后,闻长庆、闻果立父子终于用传统工艺方法成功烧制出失传千年的秘色瓷。2013年,闻长庆携带复烧的秘色瓷作品,专程前往法门寺博物馆做对比,该馆研究员看到瓷器后惊叹道:“真假难辨”。法门寺博物馆决定特聘闻家父子为博物馆研究员,为方便他们的秘色瓷研究,彼此还建立了长期研究合作伙伴关系。

    前年,闻长庆与儿子精心烧制的“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越窑·秘色瓷观音瓶”“越窑·秘色瓷镂雕缠枝纹香薰”三件秘色瓷精品,连续入选为2016G20杭州峰会元首厅和贵宾厅等三厅陈饰、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国陶瓷大师作品展”、2017北京故宫“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成为文博界一大新闻。

    在日前举行的“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代楷模第16届中国公益人物推选活动”中,作为宁波市级非遗“越窑·秘色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闻长庆还入选了“中国十大突出贡献奖”。7月21日,他将登上央视进行“越窑·秘色瓷制作技艺”展示表演。届时,国内外观众可通过荧屏领略秘色瓷的独特魅力。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陆龟蒙一首《秘色越器》使越窑青瓷从此名扬四海。“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皇冠’。”闻长庆说,“慈溪恢复越窑·秘色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理应走在前列。我要把秘色瓷文化传承弘扬,让其再次走向世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