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愁·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十六年如一日照顾残障儿子

白沙七旬老人用母爱演绎人间真情

图为夏云英和她的儿子。 (徐欣 许耀立 摄)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邵家艳 许耀立     

    早上7时,在江北区白沙街道天沁家园小区公园里,年过七旬的夏云英正牵着46岁的大儿子许孝明在散步闲聊,两个人有说有笑,一幅特别和谐又有爱的画面。

    谁能想到,这样的笑容背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无奈与忧伤。46年前,大儿子许孝明呱呱坠地,让夏云英和丈夫许思良满心欢喜。直到出生后6个月,行为举止异常的儿子引起了夫妇俩的注意,“饿了也不会哭,尿了也不会哭,安静得让我们觉察到了异样。”夏云英回忆,当时,夫妇俩带着孩子跑遍宁波各大医院,始终查不出病因,最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被确诊:先天性脑发育不全。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一家人瞬间陷入了阴霾,也曾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眼看着孩子饱受折磨却丝毫没有起色,夫妇俩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为了帮妻子分担照看孩子的重任,当时在温州化工厂已经当上小领导的许思良,申请调回宁波化工厂,就算是丢掉职务,他也要回来。终于,在孩子1岁时,一家人团聚了。白天,夏云英带着孩子到供销社,给孩子在办公室里“圈”出一块地,让他在里面玩。晚上,夏云英将孩子带回家,由丈夫负责看管,她则做家务。

    就这样,年复一年,孩子18岁了,许思良琢磨着孩子总归要出去接触社会,便向江北区民政局写信求助。在政府的帮助下,许孝明与一批残疾人士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许孝明一直在一家机械厂里上班,做点最基本的清扫工作。“当时他每个月只有200元收入,年底有500多元的奖金。”夏云英说,直到2001年,由于机械厂的效益变差,许孝明失去了工作,一直在家中。

    2012年,这个特殊的家庭又一次遭受打击。身体一直硬朗的许思良,被查出脑垂体上长了一个囊肿,导致其一整年毫无精神、食不下咽。在四处求医后,许思良选择了保守治疗,现在每个月都得上医院进行复检。

    面对每天都需要被照顾的丈夫和儿子,夏云英丝毫没有退却,她倾尽全力照顾着这个困厄的家。她说,几十年来,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但她无怨无悔。在夏云英看来,这就是命运安排给她的任务,需要她一项一项地执行好,说到这里,夏云英的眼眶湿润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