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缘为竹筒粽贴标签。 (夏雨 沈孙晖 摄) |
端午“痴情”粽子,粽子也“依恋”端午。这个端午节,象山东陈乡旦门村村民李文缘和伙伴们每天赶制竹筒粽,忙得不可开交,“最近半个月,就接到5万个订单。临近端午节这周,我们每天要做500盒,每盒8个粽子。”李文缘告诉笔者。 本报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胡 凯 吴美赞 李文缘今年31岁,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平时,她对制作小点心颇有兴趣,通过电视节目和上网看书自学自做后,放在网上售卖。去年,李文缘尝试制作了竹筒粽,邻居们品尝后赞不绝口。“其实常见的三角粽,对我来说还有点小难度,但竹筒粽做法不难,又有新意。”她笑呵呵地说。 大家的肯定,给了李文缘极大的信心。她经人介绍与安徽一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由对方供应小竹筒。李文缘则拉上家人,批量制作竹筒粽。 每个小竹筒高约10厘米,直径约5厘米,里面放进馅料,再用蕉叶、粽粑叶封口,经消毒后真空装袋。“竹筒粽制作简单,但配料方面很讲究,每天光配料就要花2小时,由我自己把关。”她坚信,只有更好的口感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目前,李文缘已推出蛋黄肉、鲜肉、红豆和蜜饯4种口味的竹筒粽。 经朋友和客户推广,李文缘这每盒售价100元的竹筒粽“一夜爆红”,俘获了大批本地和南京的“吃货”。她的微信朋友圈里,被接踵而至的订单屡屡刷屏。 李文缘母亲见状,与村妇联一起“出点子”,找来村里6名妇女做“帮手”。这群“娘子军”在旦门村一个80平方米的作坊里忙活开来。“白+黑”轮班倒,装馅、封口、消毒、装袋、入盒,分工有序。“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强度不大,可以赚点‘外快’,挺好的。”来自松岙村的钱亚娣说。端午前几天,作为“主心骨”的李文缘每天只睡3个小时。“有好几次,我看她靠着墙就睡着了。”看到女儿这么拼,母亲郑莲很是心疼。 据悉,李文缘还把自己的竹筒粽变成“爱心粽”,端午前送进了旦门敬老院。她也有了下步打算:“我要把生产场地再扩大些,争取更广的客源,带动更多女同胞吃上‘创业饭’。” “李文缘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诠释了‘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东陈乡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通过民宿、农家客栈等渠道,帮助李文缘宣传推广她的竹筒粽及其他点心,并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