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流 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笔者虽不是球迷,但为自己国家长年没资格“出征”此项赛事也是深感遗憾。其实我们国家的足球并非一直这么“菜”,套用一句阿Q语录,我们祖宗的足球“也是阔过的”。 古代足球,名曰“蹴鞠”。2004年的时候,国际足联就曾宣布: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可惜“踢得早不如踢得好”。国足常年以来萎靡不振,以至于网友调侃说:自从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一千多年没有缓过来。 话说“蹴鞠”两字,“蹴”即“蹋”,是“踢”的意思。“鞠”,光看偏旁就能明白是指一种皮制品。早期的“鞠”用毛结成,后来不断改良,开始在皮革中填充毛料物,形成圆球状。“蹴鞠”说白了,就是“踢球”之意。据《战国策》记载,公元前300年,齐国都城临淄便已有“蹴鞠”运动,时人称之为“蹋鞠”。西汉时的蹴鞠具备娱乐功能,但最主要还是作为一个军事训练项目为人熟知。据《西京杂记》记载,刘邦当上皇帝后,把他父亲接到长安享福。可老人家尽管锦衣玉食,却并不开心。刘邦问他何故,刘老爹说:无法斗鸡蹴鞠。于是高祖下令模仿老家沛郡丰邑的架构建了一座城,专供他老父蹴鞠之用。另有史料记载,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常在军中举行蹴鞠活动,以此提高将士对敌作战的勇气和技能。 蹴鞠运动在唐宋时达到巅峰。首先,当时制作“鞠”的工艺大大提高。有人写过一首诗,本是用“嵌字”手法嘲笑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但里面详细提到了“鞠”的制作:“八片尖皮砌作球,水中浸了火中揉。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日不休。”可见唐代的“鞠”由八片皮革缝制而成,不仅外形上和现代足球相当接近,球体内也从装填实物变为填充气体。其次,出现了大量介绍如何踢球的专业书籍,《打球仪》《蹴鞠谱》等等,不一而足。不少著名画家热衷绘制《蹴鞠图》,图上呈现的是宋太祖、宋太宗和宰相赵普及宫廷内侍一起蹴鞠的场景。应该说,宋人对蹴鞠的热情非常高,除了上面提到的君臣是足球的拥趸,词人李邦彦和大名鼎鼎的高俅也均为铁杆球迷。特别是名列“北宋四大奸臣之一”的高俅,据说就是因为蹴鞠技巧高超,才被有着同样爱好的徽宗皇帝看中,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并平步青云。再次,北宋皇家成立了专门的足球队,蹴鞠表演是大型宫廷宴会中一项重要的礼仪内容。彼时还出现了类似现在足球俱乐部性质的组织“齐云社”。该社又名“圆社”,社中成员,经常在一起探讨蹴鞠技巧,还定期举行蹴鞠友谊赛。同时,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蹴鞠高手尝试凭借蹴鞠表演或培训他人赚钱谋生。他们算得上是最早的职业足球人了。 世间万事万物,总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命运,足球也一样。到了元代,蹴鞠的普及范围大大缩小,硕果仅存的妇女蹴鞠,还被当成一种艺伎表演供人观赏。关汉卿的《斗鹤鹊·女校尉》里就写道:“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至于明代,每况愈下的情形依然没有得到改观。记录当时民间活动的画图上,出现的蹴鞠健将不再是成年男子,而清一色为美人和孩童。《金瓶梅》中提到蹴鞠,写的也非别人,是风尘女子李桂姐借此在娱客。清代,满族人喜欢冰上运动,一度将蹴鞠和滑冰结合起来,于每年冬季在太液池举行“冰嬉”活动。这个情节在前几年的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出现过,不过剧中没有“冰上蹴鞠”的精彩场面,有的是宫中妃嫔为了争宠,在进行冰上舞蹈。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足球出现过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一代球星李惠堂横空出世。当时坊间有言:“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可见其风靡程度。所以笔者素来不信什么“中国人天生不适合踢足球”之类没自信的论调。国人在足球运动上肯定会有突破,只是需要加倍拼搏、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