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书法遇上文学

——从曹禺书法看近代文人墨迹的收藏价值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戏剧泰斗,新文化运动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擅书法,富文人气息。
曹禺书法作品 (方向前 供图)

    方向前            

    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给文人画下过定义:“何为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如今在书画界和收藏圈,有“文人书法”之说,其内涵可与陈师曾对文人画的描述作一参照。文人书法之价值跟文人画一样,不全在书法本身,不全在“技术上的功夫”,而在于“字外功夫”。

    曹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杰出的剧作家,戏剧是我们了解曹禺的“主窗口”。作为文化名人,曹禺的书法也有较高的品格和趣味。曹禺生活在整个二十世纪,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前期的书法,受晚清、民国书风影响极大,书法重碑学,富有包容性,也兼取帖学。曹禺的书法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但他注重书写时的感情投入,注重个性发挥和作品境界。从他的书法中不难看出深厚的碑学功底和帖学营养的吸收。曹禺书风敦厚朴实,结构严谨内敛,用笔灵动中显厚实,有一股书卷气息。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人人用毛笔写字”已成为最后一道文化盛宴。文人们日常用毛笔来记录和书写文字,这本身就为文人书法和文人书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有影响的文人,如鲁迅、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郁达夫、郭沫若、茅盾、老舍、艾青等等,他们既是著名作家,也是书法高手。

    书法一旦与文学结合,它就成为文学家内在的精神表达,书法中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感悟。文人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法靠学养支撑。沙孟海先生曾说过:“没有学养,我们连书法的过客都不算。”古往今来,凡书法史上有成就的书家,都是饱读诗书、学问深厚的学者,从古之王羲之、李白、贺知章、苏东坡、杜牧、赵孟頫、董其昌,近至启功、沙孟海、林散之,学问成就了书家,书法的高度来自书家个人的学养。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在《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中说得好:“予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未能及耳。”

    第二,书法品位之高下,主要取决于作品之格调,而作品格调高下,关键看书家的学养如何。格调指的是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书法家的文学修养、审美趣味和艺术造诣的体现。格调有雅俗之分。书法上的格调以书卷气、文人气为上,书法艺术最忌“俗气”。一个人的学养与艺术审美眼光,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文人书法的格调大多是高雅、脱俗的。当然,书法有技法和精神两个层面,技法层面是基础,精神层面是本质和灵魂,两者如何结合,诚如南朝书家王僧虔所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第三,文人书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不少传统文人以毛笔书写作为日课,取法传统,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功夫,拥有极高的领悟力和创造力。文人书法在书风上具有静、敛、趣、厚、朴等特点。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与个性的发挥。所以,作品中“感情意识”与“个性特点”非常明显。譬如老舍书法善碑学,厚重而内敛,踏实厚道,字如其人;茅盾先生书法轻柔秀美,用笔精致,结体严谨,文气蕴藉;鲁迅先生的书法,取法魏碑、篆隶,受版画木刻的影响,富金石味,线条质朴内敛,富变化,可称一代书法大家。因此,近代文人书家,在技法上或难以比肩专业书家,但他们的书法创作“重神轻质”,在格调、意境、个性风格诸方面已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

    在近二十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文人书法”成了拍卖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如苏曼殊、老舍、茅盾、郭沫若、弘一、郁达夫、蔡元培等的墨迹手札,更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货,一纸难求;价格从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与专业书家相比,文人书家的墨迹价格要高出许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文人书法墨迹,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首先,无论是历史名人还是文化名人,他们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作为历史名人,对后学者来说,有研究价值,对收藏者来说,拥有名人一纸片言,是莫大的荣幸和满足。当然更重要的是,文人墨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文人书法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作家的书法往往记录了他们的思想、经历、作品内涵等等,文人墨迹是了解作者的一个重要“窗口”。

    再次,文人书法具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重性。文人书法作品中的很多内容为作者自撰,具有原创性;这种原创性与作品的艺术格调、趣味相融合,就更值得品赏和雅藏。

    当然,近代文人墨迹受大众喜爱和欢迎,从某一角度看,也受到“字为人贵”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也是艺术界和收藏界古已有之的一个现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