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珍在演奏(崔小明 摄) |
崔小明 陈云松 一头栗色的浓发中夹杂着几缕蓝靛色发丝,浅色棉质裤搭配黑白丝绸休闲上衣,面容略施粉黛。没有想象中的衣袂飘飘和仙风道骨,却是一个时尚、新潮的邻家大姐。赵家珍不久前在家乡宁海举办了一场古琴演奏会,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我是个性情中人,以前爸爸常批评我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但欣赏我的人则认为我率真、随性、好相处。”在接受采访的几个小时中,赵家珍侃侃而谈,不时发出爽朗笑声。她说自己虽然出生在上海,但根在宁海。儿时每年暑假都会到宁海玩,宁海的秀丽山川和美食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谈及从艺道路,赵家珍戏称自己是“一没背景,二没后台,三没姿色”的“三无”人员。她说,长辈都没有从事过音乐艺术,她从小也对理工科更感兴趣,曾经立志要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人。“文革”期间,她开始学小提琴,希望能考上部队文工团,以此逃避“上山下乡”。有一次在老师家学琴时,老师一位弹古琴的朋友听了她拉的小提琴,建议她试着学学古琴。因为有小提琴的基础,加上天资聪慧,赵家珍很快表现出古琴演奏上的天赋。1980年高考前夕,古琴老师建议她去报考中央音乐学院,而她内心却在纠结:一辈子吃“艺术饭”到底好不好?权衡之下,她作出了“两不耽误”的选择。因为艺术院校提前考试,赵家珍带着父亲给的100元钱进京赶考。在北京期间,她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游山玩水,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只是“对付”了一下。回到上海后,赵家珍开始迎战当年的普通高考。不料就在高考的第三天,她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她才知道,古琴是一门冷门乐器。十年“文革”中,古琴被当作“四旧”列入砸烂之列。“文革”结束,全国会弹古琴的人据说只有200人左右。尽管专业“冷门”,但赵家珍并没有泄气,用她的话说,即使不能成名成家,至少以后可以当个音乐老师糊口。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古琴专业学习时,赵家珍主要师承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大师吴景略先生,并长期得到张子谦、龚一、吴文光先生的精心指导。1984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赵家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后,她经常受邀参加国内外古琴交流活动,曾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 改革开放以来,古琴艺术获得新生,弹奏人群从最初的寥寥200人迅猛发展到今天超过200万人。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在台上独奏一曲,松沉旷远的琴声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此外,古装电视剧和电影也为古琴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赵家珍说,一段时间以来,古琴演奏成为古装剧的标配,她自己就曾为《三国演义》《红楼梦》《笑傲江湖》《火烧圆明园》《大明宫词》等录制过古琴音乐。特别是她在《三国演义》中演奏的《卧龙吟》,好评如潮,她的很多徒弟就是看了电视后跟她学琴的。 谈到当前的古琴热,赵家珍有冷静的思考。她说,随着学琴人群的扩大,师资严重缺乏已成为首要问题。有的人学了几个月就敢去上课当老师,这岂不是误人子弟?此外,古琴成了一些机构牟利的工具。一把成本几千元的古琴被有些机构炒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赵家珍说,学琴的人无论拜师还是买琴,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被一些玄乎的概念所“忽悠”。赵家珍说古琴入门并不难,但要弹好却需要一生的努力。“学古琴之前,最好能先学两年钢琴,这样会容易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