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话体的游记 游记体的书话

——读沈胜衣《行走的书话》

    蔡体霓           

    那天在沪上,去桂林公园喝茶,经过一所大学旁的书店,门口写着“世界读书日期间优惠售书”,就顺便进去看看。在书架上翻到这本蓝色皮革装帧的书,透明纸包着,封面四周是烫金的花纹,拿在手里,倒叫我记起董桥的话:迷的是装帧。不过,我对书话向来是喜欢的。封面上用的是繁体字,没戴老花眼镜,将作者名字的中间一字看成了“腾”字。买回家后拆开封纸细看,原来是“沈胜衣”。想想也是很有缘的,许多年前,我买过他写的有关花木的随笔小品,后来在谷林的一本书话里,见过他的后记。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位较熟的作者了。

    《行走的书话》既是书话,亦是游记,溢满了书情与诗意。这是因为沈胜衣的文章里,多是世界各地的风景、风景中的书店、书店里的书、书中的人文风物,他又将自己的足迹与中外书籍中的许多语句、线索一一对应。我觉得,城市里有书店,城市不老;与书为伴,精神会永久年轻着。

    在《雨天的书城,处处恰好》一文里,开头就说:“晴看乡野,雨访书店。”简洁的八个字,给人以一种写意的心情。作者又道,晴耕雨读小书院编印的《开一间小书店》,是在新竹一个科技园买的,有一段特别的“补买”过程。当时作者路过一间没有开门的小店,见门口摆着这本小书,书名颇合心意,拿起翻阅,是一个女子记录在乡间开书店的经过。以为是常见的免费资料,于是顺手取走。不久后发现封底贴有价格标签,才知道是寄售品。连忙折回去付钱,店家仍不在,就把书款交给科技园的接待人员代转。作者说,不能坏了这样的淳朴人心。

    书里提及的一些书店店名很雅致,如茉莉二手书店。书店里的明信片同样淡而有味,写着“从旧事物的记忆中,找寻新的热情。”作者关于书店的细微感觉,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他写道:五月的雨天里,湿漉漉的街道,阴沉沉的暮色,来到叫旧香居的书店,落地玻璃窗门面透出里面书架琳琅、灯光温暖,让人眼睛一亮又心里一静,阴雨与奔波寻找的烦恼顿可抛开。

    作者去买书,看到一本小巧的册子《拾时刻刻》,用简洁的诗篇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物与情致,虽说内容轻浅了点,但因该书开篇就展示了夏日风味的粽子,并说“轰隆隆的雷雨开启了另一个夏天。”他觉得很符合当下情形,就欢欢喜喜地带回家了。

    在游程中,沈胜衣习惯将所览的景色与中外书籍中的精彩言语相对照,游兴也因此更浓了。在希腊的一个小镇,他观看了建于16世纪的卡特米利风车群。小镇所在的岛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风力极为强劲,从前建风车为利用风力,现在则作为观光地标。巨大的风车建在白房子上,“一阵咆哮的风刮起那些白房子/那刚刚粉刷在天上的洁白的云涛。”作者引用了埃利蒂斯《蓝色记忆的年代》里的诗句。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感受到书与景流动的美。

    人世间最动人心者,莫过于情。作者在香港紫湾的一家书店里,为母亲买了一本《译注古文观止》。他说,母亲近日忽然想重读小时候背过的几篇古文,虽说家里有《古文观止》,但开本与字体小,不便阅读。现在的这本,字体较大,文白对照,有说明和注释,适宜老人。想得这样周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