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国学》 余世存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
|
《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 邵燕君 王玉玊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二○一八年五月 你知道“萌”和“燃”原本是同一个意思吗?你以为“打CALL”就是加油吗?你知道“小鲜肉”和大妈消费的关系吗?每一天,我们的时代都在生产着新的话语,本书由北大中文系学术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完成,收录了245个关键词,探索网络文化的核心脉络和词语的根源,完成了这本可读性和知识性俱佳的学术读物。 |
|
《我们只是讲道理》 三表 著 中信出版社 二○一八年七月 在时间逐步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阅读似乎只追求一种“爽”感,替我骂够不着的人,替我把那帮讨厌的人归类,替我设立精准的鄙视链条……总之写作者成了大众情绪阀门的操纵者,“讲道理”渐渐成为当下写作群中的异类。本书指出,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总有些道理不会过时,值得被留下,供读者品评、思考。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
朱晨凯 学者余世存的读经笔记——《微观国学》近日出版,这部笔记集中反映了作者十年先秦经典阅读的感悟与思考,为先秦诸子的著作与思想正其本义,通过当代人的语言和视角,寻求古人智慧与当代中国的连接。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余世存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古代伟大学者、思想家的学说和经典做了当代解读。对于孔子,余世存的解读是,孔子的光辉并不在他说了多少深刻的道理,而是他的常识感和常心常行。我们今天也活在现代性的飘忽不安里,但我们欢乐充实吗?我们能够“夫子自道”吗?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宝藏;人要修行,实践;人要休息,懂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人要逍遥游于社会自然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把人生当作一场学习或修行,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致精微。这才是人生的高明,也是中庸之道。 对于孟子,余世存的解读是,孟子对快乐的理解比拜物拜金者要深刻,即纯粹的物质拥有并非快乐,快乐跟物质无关,而跟人心人性相关,跟他人的承认相关。物质只是基础,只是需要,快乐必须跟他人相连。在孟子的快乐里,人生没有忧郁、狭隘可言,没有阴暗、琐碎可言。结合当今现实,重新解读孟子的思想,无疑会让读者对人生意义和生活方式有更多思考。 提到韩非子,余世存认为,韩非子直面时势,他的解决之道则是因应时势,他的名言“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是说,大众不大会讲理想、讲道义,大众是看时势的。 对于墨子,余世存指出,墨子代表了极为珍贵的现代精神,现代人需要充分的社会化,也需要充分的个体化,墨子的一生做到了,用当代存在主义思想家毛喻原的话来说,做一个普通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老子则是一个有着至情的人类之子,他的文字念兹在兹于人的内在超越,念兹在兹于人的自由。他让人相信,与如此瑰丽的人性极境相比,外在的大富大贵或名利,都是不值一提的。 写到庄周哲学,书中指出,庄周哲学并不能使不得志的人得志,也不能使不如意的事如意。它不能解决问题,但它能使人有一种精神境界。对于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这些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它不能解决问题但能取消问题,人生之中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 在余世存看来,一个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国民个体对自己与自然、与人类文明、与传统文化即经典的关系做出回答。而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能够在重返经典的途中找到。 【精彩书摘】 ■孔子为什么反而不倒? 孔子的缺点太多、局限性太大,反他容易,打倒难。孔子为什么反而不倒?孔子如佛陀、耶稣、老子一样,构成了我们人类已知行为和思维的边界。除非我们如庄子所说的往而不返、孤标傲世,如宗教家们所倡导的万法唯心、因名因信称义,或如科学主义所谓的独立远行、探索无极。对转型时代、移民时代的人类来说,没有孔子,他们确实也活出了新天新地、空前绝后、真实不虚。 反对孔子、打倒孔子、离开孔子,是我们文明从宗亲单位走向四海之内六合之外的必然过程,是我们文明从中国之中国走向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必然过程。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孔子反而不倒。反对孔子和返回到孔子那里去,都是人性和文明的真实。 如果现代科学哲学给现代文明提供的基础支持足够有效,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言,当人类的一体化状态日渐深入人心之际,孔子的思想、言行、人生将是我们人类社会最可观的个体榜样。我们人类社会确实活出了老子、庄子,活出了基督、佛陀,但我们也活出了孔子。 迄今为止,未完成的现代化其实是人类的一体化。未完成的现代性其实是致广大以尽精微而未能返回的现代性,它的返回或完成将是对传统文化的包容或说有效归队,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反思人生。在这方面,无论是偏重个体化的老子、苏格拉底,还是同样有教主气概的耶稣、佛陀,都不如孔子那样入世,那样生动。文明在动态的平衡中,在沉淀积累中,或者将在加入陌生、异端、怪力乱神等第六伦后,把孔子以来的天地君亲师伦理发扬光大。 ■为老子“反智”正名,对我们普通人也有重要的意义 老子那么智慧,为什么要反智呢?老子真的反对他拥有的智慧吗?关于老子反智的矛盾、困惑甚至不需要从老子的言论中寻找答案,只要我们反求诸己,我们就能明白老子的“反智”并非反对“智慧”。 只要看看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技术、工具充斥日用,一方面是大量的修行、养生言论,是相互提醒告诫要“安顿”“平安”“静好”等智慧,我们就大体明白老子的反智并非指智慧。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老子对知、智、明三个字的用法是有区别。老子的“知”,一般指“了解”“知道”,这不是他所要否定的。老子否定的知,是人的欲念。所谓“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里的“智”,正是老子强烈质疑和反对的,他是指“以知识为工具而行诈伪之事”的“巧智”,是我们常说的耍小聪明。至于智慧,老子一般用“明”来表示,是体“道”知“常”的最高智慧。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老子的“愚”,并非愚昧,而是朴实无华的意思。 为老子“反智”正名,对我们普通人也有重要的意义。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以老子的智慧,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感同身受,他跟我们一样反对独裁者、专横者的自作聪明。我们应该把加诸老子身上的阴谋色彩去掉,恰恰相反,老子是反对阴谋、权术的,老子要求的,是真正的智慧。 这也是现代人念兹在兹的,人是目的。人生不应该过成“类人孩”,不应该过成“书斋”的科学家或知识分子,不应该过成官家商家,不应该过成虚无的中年人或阴谋的老人……因为一个孩子还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学家、大师和知识分子还不是一个人,一个官家商家还不是一个人,权谋、虚无还不是人……人实际上是你,是我,是那个为遥远的全称之你所完全映照的我。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庄子真正理解了富贵的某种本质 庄子的通达并非自以为是的“看透”,而是在苦难中更努力地研究,更深入地思考。楚威王派使者却迎请庄子,司马迁的记载是,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这样的人生选择在今天仍在考验每一个人,我们时代仍有人愿做郊祭或太庙的牺牲,在台上一脸正经地装扮作秀,以上台表演为人生的目标。 看破名利富贵的庄子是真正理解了富贵的某种本质。曹商在他面前炫耀说,“住穷弄窄巷里,因为贫穷而要编织鞋子,这不是我曹商所能耐的;出门见君王,获其欢心,赏车百乘,这是我老曹的本事。”庄子回敬,“听说秦王有病,悬赏说能够消除他身上肿痛的,赏车一乘,替他舔痔的,赏车五乘,治疗越下,赏车越多,难道你是给秦王做这种事的吗?你走远点吧。” 只可惜,曹商乃至一般人都不理解庄子的话,他们即使同意庄子,也未必接受庄子的人生选择。庄子希望人们接受本真的生命,在他看来,在一个乱世,尤其需要人们保全生命。这个毁灭生命本真灵性的乱世却被人为地“养食”并“衣以文绣”,被人们说成是发展的时代、占有的时代、消费的时代……但庄子说,方今之世,仅免刑焉。 庄子跟普通人一样经营着人生,他只是告诫说在经营中不要忘记大道。就像龟一样,龟贵为神龟并非大道,龟在烂泥中摇头晃脑才是大道。即使烂泥中有苦,那也是生活,也是存在的生命,也是本真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