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险”渗透到社会治理方方面面

保险创新为宁波装上“安全阀”

无处不在的建筑工地,迫切需要保险“保驾护航”。(沈志鹏 摄)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为市民介绍电梯安全综合保险。(金鹭 摄)

    本报记者 金鹭  

    电梯安全综合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电动自行车防盗险……宁波以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将保险运用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让市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不仅可以给车买保险,房屋、电梯、食品甚至天气都可以上保险。保险不只是在事后理赔了事,在服务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创新,将保险作为风险应对、管理和防范的有效手段运用于社会治理中,刷新了人们对保险的认知,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供“医食住行”全保障

    6月29日凌晨4时左右,象山爵溪街道玉泉社区赵旭敏家遭雷击起火,万般无奈之下,一家三口从窗口跳下逃生,不幸身受重伤,被急送至浙二医院救治,还面临着巨额医疗费。

    市民政局与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得知信息后,迅速核实会商。很快,一笔28万元的保险赔付款就打到了赵旭敏的账户上。

    赵旭敏投保的保险为公共巨灾险,是由宁波市政府出资为城乡居民购买的。一旦遇上台风、暴雨和洪水等灾害,市民就能根据受灾情况获得赔付。虽然巨灾险并非由宁波首创,却首次将居民人身伤亡抚恤和家庭财产损失救助两个领域同时纳入保险范畴,这一创新被称为“宁波样本”。

    近年来,宁波全面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推动保险业在助推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政府职能转变、乡村振兴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探索。

    医疗纠纷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让医患关系变得日趋紧张,也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宁波创新引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节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理赔机制,由多家保险机构组成共保体,并设立纠纷理赔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承担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协商、赔偿等职能。

    “从2008年到2018年,通过人民调解和理赔处理中心共受理医疗纠纷7000余起,终结率达到92.95%。”宁波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

    推行食品安全责任险,做好食品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以海曙区为例,目前全区已投入200万元,为各类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特定对象购买保险。

    为破解老旧房屋安全问题,我市将1998年及之前建成的城镇居民住宅的安全动态检测,以及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身伤亡、房屋损失、临时安置费用等纳入保障范围,由保险公司或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实施。

    引入电动自行车防盗险,破解城市难题。该险种通过“保险+智能系统”模式,帮助消费者快速定位、找回被盗的电动自行车。万一无法追回,消费者还能获得保险公司理赔。余姚警方通过该系统已经破获10多起电动自行车失窃案件,最快的一起从发案到追回车辆只用了短短49分钟。

    “宁波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了100多项保险创新项目,其中不少为国内首创,有效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建设的现代化。”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政府与险企共担社会风险

    “通过‘社会治理+保险’,保险公司利用专业优势向受灾群众提供快速、精准的保险救助理赔,不仅减轻了政府在抗灾救灾期间人力、物力、财力的压力,还推动了损失补偿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模式转变。”宁波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府投入少量资金购买保险,当灾害发生时,保险将提供数十倍的赔偿,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应,缓解政府的救助压力。以巨灾险为例,试点期间,我市先后遭受了“灿鸿”“杜鹃”“莫兰蒂”等台风灾害,累计有16.8万户受灾家庭获得了9500多万元的公共巨灾保险理赔。

    对于市民而言,保险介入社会治理有效降低了风险。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及时有效的救援和理赔补偿固然重要,但事先预防同样不可或缺。“一旦出现事故,赔偿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为何不抽取其中十分之一的资金,用来前期监管。”人保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开支,又为民众防范了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城市中高楼不断拔地而起,电梯数量也随之增加。为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宁波全面推行“保险+服务”电梯安全综合保险模式,即保险公司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作为电梯安全运行的管理方和保障方,参与电梯安全巡查、监控运行状况、督促维保单位履行职责,防止维保工作浮于表面。

    据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保险机构对维保工作进行第三方监督,电梯维保工时明显增加,故障率也有所下降。目前,宁波市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的电梯基本已投保了电梯安全综合保险。

    随着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保险的介入更能有效破解政府“无限责任”与“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举例来说,医保不可能无限兜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还需要多层次、差异化的保障体系。”太保寿险宁波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商业保险可以成为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多角度来服务政府的健康及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破除瓶颈激发保险活力

    当前,虽然保险参与我市社会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今年年初我市医保历年账户余额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正式实施,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购买相关保险的消费者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是缺少简便的购买渠道,目前相关手续只能到柜台办理,并不能在线购买。”家住镇海的吴炎女士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业人士表示,问题主要在相关部门的衔接方面,此外个人医疗大数据隐私问题,也给风险把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沉睡”的医保要想在网上一键变为商业保险还需时日。

    目前,上海、沈阳等地已在“医保转商保”线上购买方面走在了前列。用户在购买前免健康告知、免体检,几秒内实现自动核保;购买支付时无需像传统个账产品销售那样一定要线下刷社保卡,支持线上支付,自动续保。

    保险服务与市场需求仍存在差异。农险方面,虽然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增大,但一部分农业保险品种较为细化,“小众”农产品无法获得相关风险保障。“跑遍了各大保险公司,也没有哪家在做无花果果树保险的。”看着同村人为自家的水蜜桃、杨梅买上了气象指数保险,在奉化种有几十亩无花果树的邬开味很是“眼红”。他希望宁波能进一步加快保险创新步伐,出台更多“普惠保险”,让更多果农不再“靠天吃饭”。

    “我市保险机构应有效运用‘保险+服务+科技’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进一步丰富完善保险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产品体系,通过专业化服务赢得社会认可。”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同时,可采用财政资金先投保、市场主体先收益的模式,提高市民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嫁意识,激发自发投保的内在需求。

    据悉,我市今年将在“保险+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具体包括:在公共安全领域和社会薄弱环节全面引入保险机制,完善政保合作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税优健康保险互联网销售,建立税优健康险申报信息平台,方便百姓投保;大力发展养老、健康、长期护理等多样化保险服务,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