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一念桃花源》读后

    虞时中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比尔·波特来说,读万卷书说不上,行万里路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在行走的过程中,他先后出版了《禅的行囊》《空谷幽兰》《寻人不遇》等畅销书。与前面这些书不同,他最新出版的《一念桃花源》完全是另外一种文风,他用自己充满诗意的旅行,完成了与苏东坡、陶渊明的超越时空的对话,也让读者分享了其中飘逸旷达的诗境。

    《一念桃花源》的创作充满了偶然。作者在前言《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中提到写这本书的源起:2015年底,比尔在上海时,朋友李昕知道他钟爱陶渊明,就送给他一套石版线装书《和陶合笺》,也就是苏东坡为每一首陶诗写的和诗。阅读后,比尔爱不释手,决定去深入了解苏东坡写和陶诗的原因和心境。他实地探访了苏东坡写和陶诗的旧居,采访了当地的苏学专家,并听当地人讲述文献典籍之外的苏东坡的故事。

    在书中,作者对苏东坡和陶渊明两人在为官方面的不同做了深入分析。在第二章《不辞岭南:惠州尽和渊明》里,作者问:为什么苏东坡屡次被贬官,却不效法陶渊明辞职归隐呢?惠州苏东坡文化协会会长赖启洪的答案是:苏东坡向往陶渊明采菊南山下的田园生活,他没退隐是因为他要有所建树。作者指出,苏东坡在两次流放的过程中,也在修心,同时达到了文学上的高峰。苏东坡曾自评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通过一路搜寻遗迹,作者发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趣豁达的苏东坡。作者写道,苏东坡的仕宦生涯遭受沉重打击,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价值,并研究道家思想,同时也探索长寿养生术。在惠州期间,苏东坡熟读葛洪的《抱朴子》,并有感写下《和陶诗〈山海经〉并引》,提出:“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知。”然而与长寿相比,活得痛快和有趣则更为要紧。苏东坡在《和陶贫士七首并引》中说,“忽饷二万钱,颜生良足钦。急送酒家保,勿违故人心。”陶渊明当时虽穷仍可弹琴自娱,而苏东坡已经没有酒喝了,忽然发来饷金,赶紧先去酒馆还钱。

    在第四章《无雨无晴:放逐海南——儋州、琼州》中,作者提议用苏东坡心爱的荷叶杯向他敬酒。苏东坡初到海南时,居无定所,他在诗歌中描述道:“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日子。当时苏东坡耗费殆尽,只好卖掉酒具换钱度日,但他还是留下了最心爱的一只荷叶杯。苏东坡在《和陶连雨独饮》引言中写道:“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独有一荷叶杯,工制美妙,留以自娱。”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东坡先生超脱的精神境界,他在贫瘠琐碎的日常中依旧活出了精彩。

    书中还记录了一些苏东坡的趣事。其中一则提到苏东坡到了岭南,吃到宫廷贵妃才吃得上的荔枝,想起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感觉自己比唐明皇幸福多了。他贪吃荔枝停不下嘴,当地客家人知道荔枝吃多了会上火,就劝他说:“一颗荔枝三把火!”东坡先生误听为“日啖荔枝三百颗”,感觉很美,便写入诗中。

    每到一地,作者总要通过吟诵苏东坡的诗或者向苏东坡献酒来表达自己的敬意:“我走到苏公祠外的流芳桥上,把天门冬酒倒入了巴仑河。美酒随着十里溪水蜿蜒北行,注入雷州海峡。”“我把苏东坡喜欢的桂酒倒入大运河,让运河水把我们的敬仰带给苏东坡,也把苏东坡的仰慕传给陶渊明。”“在陶渊明纪念墓前,我取出随身带来的线装《陶渊明诗》摆在墓前,也带来了陶渊明的崇拜者——苏东坡的敬意。我把东坡酒倒入三个酒杯,朗读了我心仪的陶诗。”在一次次的行为艺术中,作者穿越时空,完成了与苏东坡、陶渊明的诗意对话,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存于一念之中的桃花源之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