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平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清理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实施意见》出台。省教育厅继加强中小学招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之后,启动清理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努力维护良好教育生态(8月9日《浙江日报》)。 应试教育推崇“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等信条,学校师生被考试指挥棒所支配,相关人员可不遵循教育规律、可不计成本甚至鲁莽地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带眼泪”的考分,还认为“考分一俊,能遮住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等百丑”。更让人担忧的是,应试教育还有自我强化机制,只要条件具备,可能催生出“应赛教育”来。“应赛教育”强调“以赛定教”,更强调竞赛辅导的功效,学生为准备一个专项学科竞赛,往往要准备数年,临近赛期,要加班加点地刷题,并美其名曰:拼搏冲刺。 “应赛教育”是加强版的应试教育,急功近利之心更为膨胀,竞赛难度与学生的学习起点距离更远,竞赛的随机因素更多,给参赛学生带来的压力更大,往往成为“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应赛教育”片面重视智育,背离了教育的科学育人导向,不少学生参加竞赛辅导往往是被动的,被“绑架”的,说到底其实是一种伪智育;背离了教育的实践性原则,割裂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恰当地强调锦标主义,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违背。专业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全日制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但“应赛教育”一旦形成气候,将危及相关校外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进而危及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省教育厅的《意见》提到,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项目过多过滥、赛事鱼龙混杂、逐利性竞赛增多等现象,由此可见,“应赛教育”苗头正在显现,亟待有效规范。省教育厅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竞赛亮起了红灯,对面向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学科竞赛,更是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这是很有必要的。 应试教育现在正在构筑“外围防御圈”——“应赛教育”,我们需要趁其立足未稳之机,予以破解,进而撼动应试教育的根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克服对应试教育的路径依赖,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形成不想搞“应赛教育”的氛围。中小学教育领域存在“剧场效应”,地区间、学校间、学生之间存在“囚徒困境”,因此特别需要加强教育行政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细化监管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或化整为零、或改头换面、或转入地下搞违规竞赛的行为要有监督预案,形成不敢搞、不能搞“应赛教育”的强大威慑。要加强教育生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工作,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提倡零起点教育、按正常进度教育并保证教育质量,割断搞“应赛教育”的利益链,形成防范“应赛教育”苗头的长效机制。在实施省教育厅的《意见》时,要对参加学科竞赛准备比较充分、预期能获得奖牌的义务教育段学生,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