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率先探索企业简易注销到被国务院列入事中事后监管试点

商事制度改革“宁波实践”缘何受关注?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宣传注册便利化。(张燕 陈菁菁 摄)
一窗受理后,群众办事更便捷。 (孙佳丽 钱铭铭 摄)

    首席记者 张 燕

    记 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张淑蓉

    连续出台新政放宽准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社会共治,全国试点简易注销让企业“宽进易出”,我市商事制度改革三大国家级试点,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宽进、严管、易出的“宁波样本”,释放全社会创业新动能。与此同时,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秩序的完善不断建立。宁波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屡屡创新,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并被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试点地区。

    “宽进”激发创业新动能

    两年前,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负责人吐槽,在北京一个项目做起来需要盖好几百个章。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反映的却是全国共性问题——营商环境的高门槛与手续的繁琐。

    不说造房子,就拿开办一家企业来说,在过去,需先提交资料,办理营业执照,再刻公章并备案,然后去银行开户,最后安装税控设备,到税务部门申领发票。这期间,申请人需要到国税、银行、公章刻制机构、税控设备安装机构等多处来回跑,整个流程前后需20多个工作日。

    国家已然注意到上述情况。今年5月,国务院提出缩短企业开办和工程项目审批时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今后,将通过精简审批等多项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由目前20多个工作日减至8.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将由目前200多个工作日减至120个工作日,有效压缩企业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宁波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善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力争在2018年底前将常态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5个工作日。

    从20天到3.5天,虽然流程正在优化中,审批事项正在精简中,创新举措还在陆续推进中,但宁波企业已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商事改革带来的注册便利化。

    为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宁波创新推出了在明确主营事项基础上的企业经营范围全类登记。7月中旬,奉化恩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领到了我市第一张全类登记营业执照,该全类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一栏,只写着“网络技术的研发”“其他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未禁止或无须经营许可的项目和未列入地方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的项目”字样。“以前,企业注册时必须把经营范围细化到每一个小项,要求比较严苛。”奉化区市场监管局审批科科长王晓晓介绍,现在,只要项目不在负面清单内且无须许可,企业都能经营了,这家网络公司甚至可以销售服装、经营广告等。

    除了经营范围的全类登记,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目前,镇海、北仑、高新区、大榭开发区、杭州湾新区等5个地区的98项改革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占到了审批事项总量的三分之一,共涉及21个部门。其中,直接取消审批的有4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的有2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有21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的有37项,强化准入监管的有34项。

    此外,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率先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提出15条行政服务改革措施,努力变“折返跑”为“一次跑”,变“长跑”为“短跑”。如与7家银行合作在全市400余个银行网点开展注册代办服务,企业和群众通过家门口的银行网点可以直接办理设立、变更和注销等登记。又如以“无纸化、无地域、无时限”为目标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全线运行一年来,已有2万多家市场主体网上完成自助办理。

    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约8.6万户,同比增长11%。目前,宁波市场主体已突破90万户。以宁波常住人口800万计算,平均不到10个宁波人里,就有1个是老板,足见企业注册的“宽进”释放了民间投资的动能。

    “严管”守护公平市场环境

    “我们始终秉承‘宽严并济’的改革理念,在‘宽进’的同时‘严管’步伐紧跟不离。”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深入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年度报告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推动形成科学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为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17年起,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目前,正逐步完成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的建设,建立重点行业分类(专项)名录库28个库,共计4.2万户市场主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录入1990人。实地检查、市场监管领域百分之百覆盖、全程电子化、部门联合、按标抽查、结果公示,这些都是“双随机、一公开”的关键词。同时,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归集涉企信息,及时公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切实保障市场交易安全与高效。截至上月底,全市已有61806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公众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可查询。

    宁波的企业已切身体会并感受到事中事后监管带来的威慑力,失信者到处碰壁的例子并不鲜见。

    宁波保税区一家企业,因未及时申报年报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公司寄往国外的快件竟被快递公司退了回来。北仑一家企业也因未及时上报年报,险些失去参加一大项目竞标的资格。余姚一家精密科技公司,曾经通过登记的住所联系不上而被列入异常名单,企业被市人才市场取消了参加招聘会的资格。鄞州人张某则因为多年前在外地工作时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被告上法庭,张某未能及时偿还借款而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当他想申办公司时却遭到了拒绝。此外,失信企业还遇到了银行开户限制、无法贷款、无法变更法定代表人等制裁。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网站通报表彰了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其中宁波成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城市”。同时,将宁波列入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社会共治、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

    “易出”提升市场主体含金量

    以往,因企业注销流程繁杂、耗时较长,不少企业宁可被吊销,也不愿主动申请注销。殊不知,它们将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甚至黑名单库,相关人员将在后续的社会活动中受到各种限制。

    2015年5月,宁波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改革试点区域,与上海、江苏、深圳3个地区一起率先在全国开展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符合条件的企业退出市场比以往更为简捷方便。同年10月,我市被确定为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国四个试点地区之一。实行注销登记简易程序,旨在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帮助创业者甩掉“退出难”的包袱。

    简易注销登记改革针对性地简化了企业注销程序、材料要求和流程设计,对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且未进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异常名录及黑名单的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公司注销的,办理环节由原来8个减少到2个至3个,提交材料由9项减少为5项,办理时间大大缩短,实行简易注销改革后企业退出市场的程序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2015年以前,我市每年注销企业约8000家。试点企业简易注销改革以来,2015年实现注销企业1.1万家,2016年1.3万家,2017年1.6万家,今年已有1.2万家企业快速退出市场,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提升了我市市场主体的“含金量”。

    在宁波等地试点的基础上,本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推行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在年底前进一步拓展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优化注销业务流程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