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地域文化 讲好百姓故事

——甬剧《江厦街》观后

甬剧《江厦街》剧照。(周建平 摄)

    赵淑萍           

    “生生煤球风炉,吃吃糖水氽蛋”,剧中,主人公寿德德三次端起一碗糖水氽蛋,时间的跨度是40余年。而这碗糖水氽蛋后面,是40余年沧桑变故和世态人情。改革开放,使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宁波重要金融商贸区的江厦街,它在时代风云中有过怎样的轨迹?它又承载过怎样的文化生态和民俗人情呢?

    故事可以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当人们观看《江厦街》时,会感到如此亲切,情景的带入感如此之强。煤球风炉、糖氽蛋、各种票证、由保守不断趋向新潮的服饰,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宁波元素,再加上舞台正中的时间轴的提示,脉络非常清晰。一些重大的事件,如“文革”、恢复高考、落实政策、改革开放、南下淘金等,都一一呈现。因为编剧王信厚丰富的阅历和对现实题材的驾驭能力,因为导演李建平对历史的熟稔和深刻的体悟,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成为该剧坚实的背景支撑和亮点之一。

    个人的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但是,在历史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个体又如各不相同的花叶,风起时,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姜小琴和马阿王,真诚相恋不顾阶级界限,在逆境中坚守爱情,发奋图强最终收获圆满;寿德德,内心渴望爱情,却不想乘人之危玷污了爱情;罗爱兰,一个跟寿德德一样痴情、执着的女子。这些善良的小人物,因情感错位和世事造化,承受着内心的煎熬,甚至面对残酷的抉择。这样的煎熬,让我想起姚剧《五月杨梅红》和越剧《洗马桥》中主人公面临的困境。也因如此,在喜剧的轻松幽默中又夹杂了虐心之痛,让观众且喜且悲。

    4年前,曾去白云剧院看大型方言喜剧《甬上三家亲》,观众的笑声、掌声犹在耳畔。今天,脱胎于《甬上三家亲》的甬剧《江厦街》,保留了喜剧效应,在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提炼上更见功夫。那个善良、憨直,每个节骨眼都踩空的“倒霉蛋”成了舍弃自己成全他人的平民英雄和道德楷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大半生的失落后是一个幸福的晚晴。人们对他,自有内心的评判和肯定,这与名位、成就无关。于是,在笑声后,有了更多思考和回味的东西。

    剧中人年龄跨度如此大,对演员来说极具挑战。在这里,首先要为配角陈雪君点赞。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她的印象停留在唱腔上,但从近年所扮演的《雷雨》中的侍萍开始,她让我记住了演技。剧中,她是一个颇有“觉悟”的居委会主任,是家中霸道的“一言堂”,但她更是一位处处为女儿着想的母亲。一个趋利避害不失人情味的人,一个审时度势但没有被左化的人,陈雪君的拿捏是到位的。郑健,经过《筑梦》中“沈三江”角色的磨砺和《药行街》中反面医生的铺垫,表演亦庄亦谐、渐入佳境。寿德德这个人物的表演难度很大:刚出场,是一个喜欢小琴喜欢得“做人勿来”的有点“二”但不失机敏的人,但渐渐显现出善良、正义、有担当的本性。后,马阿王归国,戏剧冲突最集中的一场,寿德德的那种辛酸、不甘、失落百味杂陈的心情,郑健的表演可圈可点。而孩子姜华对寿德德的依恋以及天真心性的流露,增加了情节的合理性及看点。值得商榷的是新婚之夜的戏。姜小琴,一个未婚先孕、受了处分的女青年,恋人杳无音讯,生死未卜,寿德德的顶包以及同学爱兰对寿的眷恋,又使她负疚,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的表演显得过于“开朗”了。戏剧讲的是严丝合缝、细针密缕,8年后,马阿王戏剧性的到来以及最后罗爱兰归国,留白太多,不够严谨、缜密,人物形象还不够丰满、细腻。但贺磊、张欣溢、柯珂等青年演员的扮相及唱腔,着实令人欣慰。

    地方性是地方戏安身立命之本。顽强、坚韧、曲折发展的小剧种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浸润、滋养和各方的呵护、支持。从甬剧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早年的滩簧小戏,还是新时期大戏《典妻》《宁波大哥》《甬港往事》《药行街》等,对地域文化和本土题材的发掘从未停止。上演后,每每好评如潮。乡音、乡土、乡情是人类精神情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宁波人的甬剧,讲好宁波人的故事,是责任、是使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