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老革命的两次追悼会

    殷志平           

    2018年7月5日上午,天空飘洒着阵阵夏雨,余姚市殡仪馆庄严肃穆,蒋洪全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面对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遗体和缀满鲜花的灵柩,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令人热泪盈眶。但在场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老革命蒋洪全的这次遗体告别仪式如果也可称作追悼会的话,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追悼会了。

    故事得从头讲起:

    1926年1月,蒋洪全出生于慈溪,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立过两次三等功。蒋洪全历任余姚县工交局局长、余姚县经委副主任、余姚市科委副主任等职,1986年12月离休。2010年初冬,我出于对这个老革命的敬慕,拜访了蒋洪全同志。在两个小时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从1945年10月奉命北撤到山东开始,蒋洪全连续参加了10个战役,累计50多次战斗,无数个年轻的战友在他的身旁倒下。

    在访问中,蒋洪全深情地回忆起战争年代党组织为他举行追悼会的传奇故事。

    1947年7月,我军在藤县战役中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打了四天四夜,我军伤亡很大,教导员左手负伤,营长胸口中弹光荣牺牲,蒋洪全同志负了重伤:右脚中了美式60炮弹弹片共15块。那时,大部队继续北上,负重伤不能走的只得留在当地。由于脚部中了这么多弹片,根本无法走路,蒋洪全与部队联系不上,只能咬紧牙关,在地上爬着前进,肚子饿了就向老百姓讨饭吃,吃的都是发毛的高粱饼,因为老百姓生活也很困难啊!他讨了三天饭,由于受伤的右脚没有采取任何医疗措施,伤口破烂处竟爬出了蛆虫,生命垂危。就在这危急关头,鲁南军区三分区指战员(地方后勤部队)从西海赶来救援,把华东野战军一纵七个伤员安置在山东苍山县一户乡亲家养伤,由一位妇女主任照顾他们。开始时仍然没有医治药物,只得用盐水或桑叶敷伤口,吃的是野草和草根,还常常遇到国民党军队或还乡团的“扫荡”。一有“扫荡”,伤员就藏在高粱地里,敌人用刺刀在他们藏身的高粱秆中乱戳,曾几次出现险情。后来来了医生,因蒋洪全的右脚伤口已经恶化,医生要把他右脚锯掉,但他坚持不肯。最后医生为他开刀取弹片,开刀前打了麻醉针,蒋洪全七个多小时后才醒过来。这次手术取出5块弹片。新中国成立后,蒋洪全伤口疼痛复发,在浙江省省立医院又开刀取出了3块弹片。以后他的伤口时常复发需要住院治疗,最后留存在右脚里的7块弹片,因为嵌入骨髓而无法取出,蒋洪全也因此成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

    新中国成立后,蒋洪全同志在余姚同昔日战友重逢,战友见到他后又惊又喜,说是藤县战役结束后,他所在部队以为他已经牺牲,于是召开了追悼会。这就是蒋洪全同志的第一次追悼会。

    历经血雨腥风,多次虎口余生,可爱、可歌、可泣的开国英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在蒋洪全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含泪献上一首《哭蒋公》:

    惊悉蒋公乘鹤去,苍天泪降满城雨。

    龙山哽咽姚江泣,痛失精英悲我余。

    宿迁弹雨斗死神,血洒藤县留余生。

    开国英雄当无愧,领导经建是功臣。

    浩劫蒙冤志不变,改革开放头马鸣。

    鞠躬尽瘁报国心,冰清玉洁留英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