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色业委会”成员与社区开会共同商议沿街商铺店招整改事宜。(陈超波 厉晓杭 摄) |
江北甬江街道朱家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有居民5300余人。因前期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业主违规行为监管难等问题,居民投诉、纠纷不断,与物业的矛盾不断加剧。 如今,朱家社区积极探索党政社民全域互动,在党建引领下成立“红色业委会”参与小区治理。业委会现有委员9人,其中7人是党员。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入口,“红色业委会”释放正能量,引领小区治理创新。 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陈超波 主动介入,精准化解矛盾 拆迁安置社区物业管理中,问题与矛盾频发。朱家社区业委会紧抓矛盾,常常直击问题,扮演好“调解器”的角色。业委会主任刘同峥说:“首先正视已经存在的问题,分清问题的性质及问题背景,还要清楚矛盾双方的心态,然后创造条件抓住时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初期,朱家社区更换了240升的大桶,原来的人工装倒已经无法操作完成,社区多次与物业总公司沟通更换了新型的垃圾车,但存在车辆声音过大、清运时间过早而影响业主休息的现象,引起业主不满。 “红色业委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稳定业主情绪,另一方面马上召集物业和居民代表召开会议商讨,并且与车辆开发商沟通排查问题,三次更换垃圾车的零部件。刘同峥说:“我们业委会还与物业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延后清运时间,尽量避免对居民造成影响,并把处理的全过程、所需的过渡时间明确告诉业主。这个举动获得了业主的一致认可。” 地面乱停车,这是一直困扰社区的难题之一。“红色业委会”以“线下谈心室”“线上业主群”为平台,多次召开民主讨论会,广泛吸纳业主意见,并反复与物业管理公司讨论方案,最后决定对小区实行半人车分流,比较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邻里纠纷、高空抛物、房屋漏水等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通过业委会的努力,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融合多方力量,共建温馨小区 94岁的孤寡老人杨雪英刚搬进社区时茫然无措,业委会成员张美芳得知后立即陪同她去物业登记信息,来居委会申请居家服务。杨阿姨说:“我一直是一个人独居,出门不便。没想到这里的业委会这么负责,不仅联系上门送饭,帮助做家务,还陪我一起参加活动,认识的朋友也多起来了。” 据悉, 在“红色业委会”的推动下,社区和业主联合开展“心悦邻”公益集市、“红领朱家、芳邻相伴”睦邻节、元宵节慰问老人等活动,许多原本陌生的邻居,通过社区活动在居民群里成了好朋友,大家的黏合度越来越高,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 此外,业委会还牵头建了小区居民微信群,社区网格长、联社区民警、物业等和小区事务有关的成员都入群,主动搭建交流平台,让业主的问题“最多反映一次”。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相关人员都能在业委会的召集下共同解决。在业委会的带领下,业主也不再是网上发声,浮于表面,而是实际解决、监督,做到三方共赢。 值得关注的是,业委会成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银行、企业等共建资源引入小区治理,成为小区和企业间的共建桥梁。 为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委会曾三次和原租户协调沟通。居民李贤伦说:“我们社区中老年人口比重高,量个血压、配个药以前要走很远的路,很不方便,这个卫生院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要给业委会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