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宽诚先生 (市委统战部供图) |
记者 陈 敏 〚人物〛 香港“宁波帮”杰出代表王宽诚 不久前,宁波工程学院“80后”教授仇丹获得该校2018年王宽诚教育基金会项目资助。至此,该校“王宽诚奖学金”先后资助61名教师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王宽诚育才奖”先后奖励100多名优秀教师、资助3名青年学者。 作为香港“宁波帮”的杰出代表,王宽诚先生于1985年出资1亿美元,设立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至今已资助上万名赴国外攻读的学生以及访问学者。 1998年10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第4651号小行星以王宽诚命名,表彰他长期为中国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1亿美元设立教育基金 资助内地学者到国外深造,为祖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王宽诚先生就萌发了这个念头。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比别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要强盛、文化要复兴、民族要富裕、社会要繁荣,教育与培训高端人才是关键。 “没有发酵粉做不出面包,四化建设没有人才那怎么搞呢?”王宽诚先生曾经作过这个比喻,他说,为国家培养人才就是为国家“找发酵粉”。 经过几年深思熟虑,1982年,王宽诚先生向邓小平同志表达了他的心愿,邓小平为此大加赞赏,并亲自向他推荐了中国现代力学之父、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建议由钱伟长主持学员选拔事宜。 那段时间,王宽诚先生几乎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了基金会的工作中。他不顾年迈体弱,为1亿美元资金的安排四处奔走,同时精心制定了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章程。 1985年,在王宽诚先生和钱伟长教授的主持下,16人考选委员会宣告成立,除了担任主任的钱伟长外,还有李政道、林家翘、陈省身、田长霖、卢嘉锡、费孝通等顶尖华人科学家和学者。 当年10月,博士留学生考选在全国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600多名考生报名,最终录取了51人。在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他们怀揣梦想奔赴世界各地求学。 截至目前,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在内地、港澳及海外设立高级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及奖励项目50个左右,资助项目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信息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及农业科学等学术领域;资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出国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者上万名;资助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千次。另外,还有数千名学者获得了“王宽诚育才奖”。 倾心助力家乡教育事业 受益于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一大批学者提升了自身科研和工作能力,成为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为国家的教育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的苏冰,在出席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时深情地说,当年受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留学美国,就是为了学成归来推动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我们坚守承诺,并且永远感恩在心。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对于宁波的教育事业也格外眷顾。1997年12月,王宽诚先生家属和基金会成员一行访问宁波大学。看着宁波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家感触良深,表示要向基金会董事会汇报,争取破例对宁波大学进行支持。 在王宽诚先生家属和基金会成员的关心和支持下,1998年,宁波大学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申请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共有5人获得基金会的资助,经费总额4.1万美元,其中生命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薛良义等4名年轻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分别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名牌大学进修;工学院董新龙博士得到赴新加坡出席国际会议的资助。 次年,宁波大学段汉武等3位年轻副教授又获基金会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优秀大学;工学博士叶飞帆获准受助赴澳大利亚参加第26届国际计算机与工业工程会议。进入21世纪,宁波大学又有大批教师得到基金会资助。 “国家好就是最好”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是王宽诚先生一贯坚持的“国家好就是最好”信念的体现,而基金会所做的就是对他这种信念的实践。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王宽诚先生就已跻身“香港三十名华人首富”第18位,但他心中惦记的总是饱受苦难的国家和人民。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王宽诚做出了一惊人之举,亲身前往内地考察。 就是这次内地之行,王宽诚先生更加坚定了“共产党政权一定能够站住脚”的信心。一回到香港,他就闭门谢客,认真记录此次大陆之行,历时半月写成《北行见闻》,在香港《大公报》发表后在港澳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政府决定收回香港主权的消息传出后,王宽诚主动邀请朋友聚会,向他们介绍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政策,他说,回归后香港“交易所照样开,马照样跑,舞照样跳”!王宽诚的谈话后来借助传媒的力量迅速传遍了香港,对稳定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宽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依然在,先生的爱国情怀依然在。今后,基金会将秉承王宽诚先生“为国家培育人才,多做实事”的“宽诚精神”,配合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着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双向资助模式,为国家早日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跻身国际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