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墨精练 意境高远

——王复才山水画成功处理的三个关系

根深叶茂(国画) 王复才

    范达明            

    宁波画家王复才先生生于1944年,他几十年如一日就职故乡一地,大半辈子潜心绘事琢磨画艺,在中国山水画创作领域卓有成就。

    读王复才的山水画作品,无论是大山大水作品,还是取景范围略小的山水中景,甚至是单单描绘几株古松的小景,都让人赏心悦目:画面舒坦,清馨挺秀,通常容易出纰漏的地方都无懈可击,尤其是取景浩瀚那些作品。这让我探究起他作画的手段或方式:他是如何让作品呈现出协调、和谐关系的?他究竟凭借什么达到了这一高水准?

    从他的作品中,首先能感受到笔墨与意境两者关系的协调。笔墨是一个画人的基本功,而意境则来自身手功夫诉诸画面而达到的表现效果。你看其作品,笔墨繁而不杂,密而不塞,起自一笔一墨,终于千万笔千万墨,而画面中你找不到不起作用的、含糊不清的或随意敷衍的废笔赘墨;笔笔有来头,墨墨有交代,一切以构成整个画面图景的意境为指归。王复才山水作品之笔墨处理已然达到笔精墨练的程度;与此同时,画面彰显的意境亦达到境高意远的程度——笔墨与意境由此构成一种真正协调和谐的关系。

    笔墨与意境的和谐关系,并非凭空得来。一幅山水作品,它可能涉及很多要处理的东西,但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写形与布局(即形象与构图)的关系。所谓写形,不是脱离整个画面布局的写形;所谓布局,也不是离开画面具体形象的布局。不少画人有很强的写形能力,如果是一花一鸟、一木一石,他可能画起来很流畅、逼真,但一旦面对由诸多个体形象组合而成的大的画面图景时,就难免出乖露丑。王复才山水作品证明了他不仅是写形的高手,更是布局的强手,甚至愈是大的山水图景、愈是浩大宏观的构图,他的布局处理愈显得心应手。我相信他每每在投入大山大水的创作时,心中早有对整个画面有机整体的全盘把握。顾恺之《论画》有言:“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显然,在顾恺之眼里,同样也在王复才心目中,把握全盘布局的“悟对”,不仅比囿于具体形象的准确描绘更重要,而且是统摄画面每一具体形象,使之形成相互协调关系,从而构成作品有机整体的先决条件。

    笔墨与意境,写形与布局,最终都归属于山水画的创作问题。换言之,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必然要向我们叩问它的现实来源与审美依据或标准。对此,山水画家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到真山真水、大山大水去面对、观察、描绘它们。这就是所谓“写生”。写生无疑是连接自然与创作、生活与艺术、存在与意识、造化与心源的中介和最基本的媒介手段。除了纯粹的抽象表现主义,一切现实主义的创作(包括具象的、半具象的,或者是意象的)都无法舍去写生这个中介环节。如今写生可采用的具体操作工具,或许还包括照相机、摄像机、智能手机等等。但王复才一直坚持以速写写生为基本手段。

    王复才先生在《写生随想》一文中,表述了自己从事速写写生实践的真切体会。他认为:速写,便于画家“在杂乱无序、平凡的、奇特的景物中找到为我所用的闪光点”。他特别喜欢以钢笔为写生工具。“钢笔写生,工具简单,携带方便,几支钢笔,几本速写簿,一瓶墨水就可以作万里之行……此外,钢笔写生所使用的碳素墨水,线条黑,不易褪色,因此易于保存,易于画得精细,易于成为独立的艺术品。”不仅如此,他还把速写写生与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坚持“写生中创作”:“如眼前的对象给你带来深深的诱惑力,使你有了创作激情,那么你赶快抓住时机,以眼前的景物为契机,调动主观的情感,将写生作为一种创作来进行,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里,画家其实是把部分在画室里的时间与功夫,直接搬到了自然与生活的现场——这看似老实的办法,实际是最聪明的办法,真正把“外师造化”的做法做到了家。通过这样的过程,“天长日久,广收博取,心中积累的形象多了,作画时就可‘闭目沉思得山川之气’,胸中自有丘壑在。”

    上述所列的三组关系中,笔墨、写形、写生大致属手段、功夫的问题,可归于“技”;而意境、布局、创作更多属于目标、体格的问题,可归于“道”。后者对于前者有更大的统摄作用。正是正确的艺术观与艺术方法的协调和谐,正确的“道”与“技”的结合,王复才山水画创作一直行进在正道上。我相信,沿着此道,王复才先生的艺术前途一定无可限量。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