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宫斗剧”的风靡

    枕 流           

    近年来,电视和网络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宫斗剧”热播潮。最早是BTV的《金枝欲孽》,后来是红极一时的《甄嬛传》,现如今,《延禧攻略》《如懿传》再度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其实宫斗剧并非历史正剧,它只是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背景,以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为故事主角,以人物情感纠葛和政治权力倾轧为剧情的电视连续剧。

    要了解这一类型剧流行和风靡的原因,先得看一看“宫斗剧”的内核。宫斗剧,顾名思义,注重于后宫的争宠,剧情里充斥着各种权谋的博弈和较量。只要你看过其中一些片段就会发现:附着于内核上的很多内容是同一个套路:女主一开始肯定是不谙世事、善良纯真的姑娘,一入宫门深似海,遭遇了后宫争斗的各种磨难后,渐渐化身为阴毒、腹黑、狠厉的复仇女神。紧接着,女主一路开挂,佛挡杀佛,魔挡杀魔,最终成为位高权重的后宫之主。情节中经常出现的必杀技是:堕胎靠麝香和藏红花;女主反杀依赖忠实的奴仆和死心塌地的男二号;编剧还会在女主身边设置个塑料花姐妹,以备时不时地在背后捅刀,从而推动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起“跌宕”之姿。

    据说,看宫斗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人看到的是“办公室晋升指南”,有人看到的是“女性情场胜出秘籍”。可笔者并不喜欢宫斗剧。这类电视剧在华丽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不少负能量。宫斗剧本身应该是强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对自己悲剧宿命的控诉。但现实中,观众往往忽略了宫斗后的现实规训,而一味看重那些你来我往的斗法桥段。同时,因为是讲述后宫故事,不可避免地会有诸如三妻四妾,嫡庶有分,男尊女卑,生子上位等内容。事实上,故事主线就是一群年轻貌美的姑娘,在宫廷中一边成长一边求生存。为了生存,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各种争风吃醋、尔虞我诈、落井下石、两面三刀……一些宫斗剧由于缺乏“道德审判”,容易将那些“入戏太深”的观众引入“以恶制恶”的价值判断漩涡中。诚然,剧中也不乏对正义的宣扬和才智的赞颂,但观众更多受到的往往是厚黑学的熏陶,这会加强他们对成王败寇丛林法则的信奉。

    由于宫斗剧本身对观众历史知识的要求不高,这种低门槛造成了“老少咸宜”的现象。探究实质,是因编剧早就将历史中帝王将相间政治斗争的内容进行了戏剧化置换,提升剧中的女性话语权后,宫斗剧也就成了后宫“窝里斗”的权谋剧。质量好一点的宫斗剧,用点“三十六计”,兵家、纵横家们的韬略;质量坏的就只能铺排些让人一望而知的狗血剧情了。

    也许有人会说,宫斗“火”是因为它们契合了大众审美和世俗心理,里面也有不少古典文化的内容。是的,笔者也看到了《甄嬛传》里精致的服装道具,《延禧攻略》可圈可点的莫兰迪色,且各大剧组拍摄时肯定也在努力彰显传统美学意蕴。可惜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如《延禧攻略》中高贵妃唱昆曲的片段就“惨不忍睹”:一来昆曲中根本没有“贵妃醉酒”的曲目,二来演员的戏曲扮相不伦不类,鬓角居然不贴片子;第三,那水袖甩的,也太“自我放飞”了。笔者无意求全责备,只想说:要展示文化,首先你得真有文化,而不是将文化当吸睛手段,进行肤浅的卖弄和炫耀。

    素来小民爱八卦,更何况是宫廷里发生的故事,这是普遍人性。但诚如《红楼梦》中贾母所说:许多才子佳人小说,都是娶不到佳人的才子写出来过瘾的。宫斗剧,闲来无事,看看尚可,痴迷追逐甚至效法,那就大可不必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