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坛现场。(徐能 摄) |
周燕波 9月12日,“十大华语电影”颁奖典礼在慈溪隆重举行,10部获奖电影的领奖代表上台首先表示“感谢剧本”。这再次印证:有了好的故事,才有可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而在颁奖典礼举行的前一天,第三届中国(宁波)影视编剧高峰论坛也在慈溪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升影视原创,编织文化丝路”,参会的多位中外影视编剧、制片人聚焦原创对影视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就当前影视创作领域内的现象、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热烈讨论。 致敬扎根生活的艺术家 本届论坛汇聚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晓棠,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兴东,著名影视剧作家黄亚洲,著名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以及杨晓林、汪海林、宋方金、余飞、郝岩、帕萨特·谢迪等众多国内外资深编剧、影视制片人。 论坛开幕式上,特意设置了一个“向生活致敬”的颁奖环节。正如论坛主持人、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梁植所说,向生活致敬,就是要向从生活当中走出的、在生活当中汲取智慧、在生活当中创作的艺术家们致敬。当天王晓棠向谭仲池、赵葆华、黄亚洲、周振天、韩志君、王兴东等6位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艺术家颁发了奖杯。 “生活是无字的剧本,剧本是有字的生活。”在论坛上,王兴东深有感触地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写剧本,就是向生活要能源、要能力、要能量。一个编剧要像蚕儿一样吃桑叶吐丝。 王兴东在发言中列举了慈溪籍剧作家、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林杉为写作电影剧本《上甘岭》两次入朝、多次登上上甘岭主峰、采访57位指战员的感人故事。“林杉看到泥土中埋着的无数弹片时流泪了,他用电影告诉我们,上甘岭战役是怎么样取胜的!林杉就是这样站在上甘岭的高地上,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 为什么现在我们拍了那么多战争影视剧,观众却少有叫好的?王兴东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因为这些剧没有真情实感,作者没有像林杉那样深入地走进生活。“电影没生活,等于瞎忙活!”王兴东一席话,引来台下热烈掌声。 来自印度的知名电影制片人帕萨特·谢迪,对王兴东的观点深有同感。他谈到了印度这几年打造的几部爆款电影,如中国观众熟悉的《摔跤吧,爸爸》。他介绍,写这个剧本的是一位业余女编剧,她受报纸上一篇简短报道的启发,起兴写了这个故事。她去那位女摔跤运动员家乡采访了6个多月,搜集、记录了大量素材,最后她和导演又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才改定剧本。 帕萨特·谢迪说,印度有许多剧作家并非科班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功,“因为受欢迎的印度电影都是编剧在生活的体验中用心完成的。” 对原创要怀有敬畏之心 编剧是影视生产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对待编剧及其劳动成果,也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一个热点话题。 上海影视戏剧研究会副会长、编剧杨晓林对当下肆意篡改编剧原创作品、侵犯编剧权益的不良现象痛心疾首。他以《建国大业》中一个团长和解放军战士来到北京城、以为那里是地主的大宅子这种类似于恶搞段子的情节篡改为例,批判了当前影视制作方随意篡改编剧原创作品的不良行径。“一部心血之作犹如从编剧身上掉下来的肉,编剧最担心这个孩子被别人拿去之后不被善待,健康宝宝变成了残疾儿,这是令母亲多么痛心的事啊!”他认为,对一部成熟的编剧作品提提意见、做些修改是可以的,但导演、制片人还是应该回归本位,做好分内事,不能越俎代庖。 王兴东更是直言不讳地批判了当下一个不良现象:一些网络剧在网上播出时只见导演、演员名字,却没有编剧的名字,“这样对待原创、对待编剧是违法的。别忘了,电影的著作权属于编剧,一个编剧对原创剧本拥有14种法定权利。” “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对编剧、对原创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王兴东说。 以现实主义原创作品夺回阵地 论坛上,大家也对前几年受大“IP概念”冲击,大量编剧、演员及观众流失的现象进行了反思。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宋方金说:“从2014年IP这个概念出现之后,短短4年,我们毁掉了一批编剧,毁掉了一代演员,赶走了大量观众。”在他眼里,这是一场非常严重的审美“事故”。 编剧不直接和演员、观众见面,而是大量存在于平台、公司、工作室等,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编剧余飞把编剧比喻为影视行业的暗物质。他在分析当前“IP概念”对编剧原创能力削弱现象时指出,网络文学一旦被选中为IP,只要你有好看的点击量,就会有人付出动辄百万、千万元的代价去购买一个小小的改变权,可当市场检验这个IP并没有这么大的价值时,人们又会找编剧去消化这个花大钱买来的“IP”。“他们找编剧只是用来借一个创意、一个名字而已。”他认为,这是对编剧原创精神的严重挫伤。为此,他向同行们提议:“我们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部分妥协。但不管怎么,坚持原创信仰,坚持工匠精神,这是编剧必须守住的底线。” 2017年,一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火了,没有大IP,也没有“小鲜肉”。今年暑期档里,几部热映片也没有一部是IP改编的,全是原创,这让编剧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原创题材回归主流影视阵地的希望。“我们需要回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态度。”宋方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