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新里蕴含的力量

——读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陈 峰           

    李娟的散文,好读,且读后令人身心愉悦。

    最早知道李娟,是因为《我的阿勒泰》,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子清气。得知她做过裁缝,还卖过小百货,不禁莞尔,心中的她是一副邻家女孩勤劳持家的模样。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李娟最新长篇非虚构散文集,这些文字是她近两年发表在《文汇报》笔会专栏上的。书中的向日葵地位于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本书以母亲和叔叔种的90亩向日葵为经,以丑丑、赛虎、鸡鸭兔这些动物的活动为纬,讲述了李娟一家的生活故事。她沿袭了以往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在那里劳作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

    李娟的文字如荷花亭亭玉立,也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本书分48个小节,点点滴滴都是来自新疆的味道。书中可以读到最原始的辛劳,从播种、除草、间苗、打杈、喷药、灌溉、授粉到成熟,雨水多了不行,雨水少了又不行,作物被鹅喉羚毁了又种,种了又毁。然而,李娟没有抱怨,相反,人们可以读到温暖,读到赞美,即使是颗粒无收,李娟也做好了去拥抱失败的准备。

    李娟笔下的外婆,一生没有户籍,辗转于新疆、四川两地,养育了10个孩子,先后经历8个孩子的离世。70多岁时回到故乡,88岁时跟随最小的女儿也就是李娟的母亲再次来到新疆,从此未踏足故土。李娟用她的文字诚实地记录了外婆的晚年生活,也写下了自己的悔恨和内疚。“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我觉得外婆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而是死于等待。”“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外婆辨识方向的唯一记号就是在门把上缠几块破布,而“我”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并把她反锁在家里,发誓要赚很多的钱,带她离开这里。最后,外婆离开了,“我”意识到“唯有死亡才能令她展翅高飞”。

    “花开的时候真好看,金光光,亮堂堂,娟啊,你没看到真是可惜啊。”这成为外婆的遗言。有一次,母亲做了豆瓣酱煮青菜叶,超级难吃,李娟“恍惚感到,外婆死后,她有一部分回到了我妈身上。或者是外婆死了,我妈最坚硬的一部分也跟着死了”。

    李娟下笔清新,但这清新里分明含着力量,她写出了边疆人民的生活、梦想和激情,使遥远、贫穷、荒凉有了新的更为积极的内涵。李娟的母亲勤劳善良,又泼辣蛮横,她带领全家搬迁到乌伦古河南岸,决定在那片广阔又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向日葵。她不接受灾年的惩罚,一茬又一茬地播撒向日葵种子,最多的一年,播种了四次。她将生命全然打开,赤裸身子,只踩一双雨靴,在一大片向日葵地里挥着铁锨劳作,自由又光荣。她坦然应对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在等待向日葵生长的时节,每日骑摩托车数十公里往返于向日葵地与她的杂货铺。她乐观开朗,似乎所有的苦难最后只不过是她荒原生活的一味调料。她温柔可爱,善待家里的两只狗与数只鸡鸭兔,彼此陪伴,相亲相爱,共同直面孤寂荒原上的平凡生活。她就像是一株深深扎根土壤的植物,有极为坚强的韧性与生命力。

    李娟无所不写,有一搭没一搭,把自己所见所想捏碎了摔到读者面前。无论现实生活多么残酷,人们读到的都是她对生活的热爱,饱含着热情和趣味。

    当年把李娟介绍给文学界的作家刘亮程曾言:“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而潜心生活、深有感悟的人们又不会或不屑于文字。”

    今年8月,《遥远的向日葵地》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