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愁·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江清源村:纯美山村 乡愁悠悠

清源村俯瞰(清源村供图)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唐慧晔 吴佳怡   

    青山屏南北,绿水贯村过。走进海曙区鄞江镇清源村,一幢幢白墙黛瓦小楼错落有致,房前清澈溪水缓流,屋后密林翠竹掩映……古色古香的村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令人爽心悦目。近日,清源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村里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和农旅结合产业发展,将打造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栖居之地。”清源村党支部书记吴银方说。

    纯美环境 野趣横生

    离宁波城区28公里、地处鄞江西南部的清源村村域面积有5.8平方公里,由禅岩、卢王两个自然村组成,三面环山、清源溪穿村而过,静立于自然山水间,清源村野趣横生,空气清新。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其历史也颇为悠久。据记载,早在唐贞元元年(785年),一位禅师云游至此,发现山腰有天然洞穴,便在此开讲佛学,建禅岩寺,寺庙保存至今。南唐(937年—975年)时,有位叫童义的县丞在此修禅岩堰,禅岩自然村名字由此而来。

    清源溪以吴姓村民居多,其吴氏祖先既明公在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从奉化迁来禅岩堰;后来卢、王两姓迁入,称卢王。

    吴银方介绍,清源村民风淳朴,源自曾在这里山间居住的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有四明“诗祖”之称的张良臣。“他关心民生,救饥、施药、驱虎豹,保境安民,惠及乡里,开启了清源村注重仁义、与人为善的村风民风。”

    如今,古寺、古宅、古树、古堰、古祠,构成了清源村独特的乡愁。鲜为人知的是,在禅岩堰、卢王两个自然村交界处茂密丛林下的池塘中,还生长着面积有四五十平方米、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

    “2014年,宁波植物专家林海伦发现了这片中华水韭,让我们惊喜万分。”吴银方介绍,中华水韭是3亿年前就存在的活化石,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属极度濒危的孑遗植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中华水韭生长在水中,对水质要求很高,它能在清源村被发现,也佐证了我们村自然环境的纯净。”

    新村建设 宜居宜业

    如今,清源村居住着443户、1029位村民。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该村积极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蝶变。

    “去年上半年,有100多户村民住进了新居。今年下半年有七八十套村居拆旧建新工程启动施工。”在新村高高的马头墙下,吴银方告诉笔者,清源村新村建设仅公共设施项目就投入了2000余万元。

    坑洼泥泞的村道变成柏油马路,低矮破旧的旧宅蜕变为宽敞明亮的新居,让清源村人笑逐颜开。更让村民欣喜的是,与新居同时拔地而起的还有风格古朴、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的文化礼堂。

    以文化铸魂,让清源村形神兼备。“现在,文化礼堂内甬剧、越剧、歌舞轮番上演,城里、镇里‘送文化’下乡也有了高大上的舞台,村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幸福指数更高了,村风也更文明了。”首批住进新居的村民吴安国笑着说。

    有风景更有产业。作为清源村农产品的“拳头产品”,统一注册为“清沅”商标的芋艿、马铃薯、桃子、杨梅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远近闻名,不仅吸引市民专程前来购买,而且每年有采购商上门采购,采摘游也随之火爆。

    下一步,清源村将重点探索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翻过南面的山林是奉化溪口,穿过西面的道路是五龙潭,我们发展休闲旅游业很有潜力。”吴银方说,依托独一无二的中华水韭资源,目前,清源村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和村内特色院落改建成民宿的规划已编制完成。未来的清源村将建成一个集古村旅游、休闲、养生、宜居为一体的特色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