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曙:“三大革命”扮靓乡村

洞桥镇罗家漕村农居。(陈朝霞 摄)
高桥镇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施工现场。
(高桥镇供图)
章水镇朱梅村新建公厕有乡村特色。
(陈朝霞 摄)
洞桥镇罗家漕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分类桶放置整齐。(陈朝霞 摄)

    海曙区洞桥镇去年投入160余万元,新建、改建和维修30座公厕,今年将“厕所改造升级工程”作为2018年镇政府实事工程,预计总投入679万元扮靓农村厕所。

    岐湖村、岐阳村、秀丰村、新联村、石塘村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年初竣工验收,高峰村、高桥村等10个自然村结合新村建设完成污水治理,红心村、藕缆桥村、宋家漕村、长乐社区农村生活污水项目正抓紧实施……高桥镇7个污水管网及农村污水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新建的污水管网和主管道长度将有170多公里。

    从2015年开始,山下村、李岙村试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692户农户每天做到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料,可回收垃圾定期清运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由此,龙观乡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海曙区出台《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水平推进包括“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三大革命”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动海曙走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前列,努力打造具有海曙特色的农村现代化建设金名片。根据这一方案,到2020年,海曙将全面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率先构建起“环境美、村庄美、住房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新格局,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治理的品质化、特色化和长效化。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续大治 通讯员 张立

    “厕所革命” “短板”补齐了,生活风尚更文明了

    青砖墙、鹅卵石、旧瓦片、老石板……这样古色古香的元素被用在了新建或改建的厕所上。在章水镇、龙观乡、集士港镇等村庄,伴随着小城镇综合整治的脚步加快,农村公厕从内到外迎来了一场“革命”:引入自来水,接入排污管,安排专人管理,美化外墙,屋顶防水,增设便盆、小便槽以及独立式卫生间等。

    “过去‘土茅房’设施简陋,臭气难闻,蝇虫成群,去年镇里和各村共投入400万元改厕,完成了8个村近百个厕所的无害化洁净改建。”集士港镇环卫站站长周锡平说,村民盼着早日用上干净美观的厕所,集士港镇将通过新建、改建和并建模式,让全镇厕所大变样,“厕所革命”可谓“革”到农民心坎里了。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关乎百姓生活,折射文明风尚。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

    农村厕所改造升级工程如今已成为海曙不少乡镇本年度的政府实事工程。海曙区制订出台“厕所革命”专项整治计划,对乡镇的80个公厕进行“打包式”提标改造,全年完成588座农村厕所改造,积极建设生态公厕,探索创新农村公厕维护管理模式,鼓励建设管理一体化。

    据悉,洞桥镇今年将高标准新建、改建和维修公厕66座;集士港镇今年改厕122座,并持续深化公厕市场化养护及绩效考核管理。集士港镇相关负责人直言,改建或新建农村厕所,会尽量看齐镇区的公厕标准,实现城乡一把尺。同时,也会将改厕与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结合起来,实现改厕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置、达标排放,对部分农旅资源丰富的地方的农村公厕进行特色化改造,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污水治理 水更清了,生活更方便了

    “以前村里的下水道经常堵塞,污水外溢,臭不可闻。现在新建了污水管网,道路路面重新硬化,进出更加方便了,而且污水不再直排,门前的施家桥河更清更净了,整体环境有了质的提升。”说起新完工的污水管网工程,家住高桥镇新联村的徐岳年连连点赞。

    同村住在有几十年历史老房子里的百岁老人王菊英和徐岳年也有同感。新联村新建约20公里污水管网,接入1203户村民家。如今家里新装了抽水马桶,王菊英老人彻底告别了痰盂,无论白天晚上足不出户就能如厕,生活方便了,心情也更舒畅了。

    新联村的变化是海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去年,海曙借力剿劣行动,采用污水管网建设、排放设施改造、污水排口封堵三项举措,加快农村污水直排的改造治理进度。目前已完成29个污水管网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竣工验收,另有多个项目正在扫尾。

    今年,S214省道污水管道工程,横古线(石碶范围)、中山路长乐社区、联丰路泵站新建工程,云林西路泵站改造工程建设正酣,集士港望童路镇域污水管网项目已经完工,宋家漕村等6个农村生活污水工程也在紧张进行中。“这些工程建设完成后,石碶街道、洞桥镇、古林镇、鄞江镇等海曙西片区大部分农村污水管网可接入214省道主干管,届时污水能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他未纳管的村也可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化设备,就地进行分散式治理。”海曙区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活污水直排一直制约着农村治水和环境改善,海曙规划先行,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量体裁衣,将彻底消除这一制约。”海曙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区还将综合考虑农村地区实际情况,联合各乡镇科学编制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让秀水青山为海曙乡村增添发展后劲。

    垃圾分类 环境好了,生活品质提升了

    “垃圾分类很重要,千万不可忘记掉”,“废旧衣服废织物,都来放进我桶里。”近日,在古林镇仲一村文化礼堂,来自西门街道的海曙区首个垃圾分类个人工作室负责人、86岁的桑香凤用宁波话唱起了RAP,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村民心中。

    如今,在包括仲一村在内的古林镇10多个村庄,家家户户设有干湿两个分类垃圾桶,各村还采购专门的垃圾清运车,每天派专人上门实行垃圾二次分拣,并分类送到垃圾处理站,真正有效落实垃圾分类。“来自城区的宣传助推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希望通过垃圾分类让我们环境更美,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仲一村村委会主任表示。

    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农村垃圾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截至目前,海曙在86个村庄实施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51%,其中龙观乡、鄞江镇和横街镇实现全覆盖。今年,海曙区将提高垃圾分类覆盖面作为今年农村垃圾治理的“重头戏”。

    据海曙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曙区今年新启动35个村庄垃圾分类处理,全区超七成乡村实施垃圾分类。“今年农村垃圾分类将从抓数量向抓质量转变。”该负责人介绍,垃圾分类将被纳入《村规民约》中,并设立垃圾收集员监督和考核分红机制,同时将城区垃圾分类“绿色积分卡”等好的经验推广到其他乡村。

    根据计划,到2020年,海曙区所有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我们计划构建城乡帮扶结对模式,让城市辐射农村,打造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的良好‘生态圈’。”海曙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力争到今年底创建1至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3至4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同时,还将在农村地区陆续新增有害垃圾收集点和可回收垃圾回收点,支持部分乡镇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管理模式,让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不再因“多头管”变成无人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