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学这样的“会议安排”

    易其洋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于1998年6月成立,创办者之一正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论坛被定义为非官方、公益性学术组织,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高层经济决策的“智库”。

    9月16日,“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暨50人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使命。有微信公众号报道时说,这是一次“重磅会议,刘鹤、楼继伟、易纲……出席,参会者发言犀利”。参会者到底说了些什么、怎么个犀利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搜”来一看。

    看了关于这次论坛的多篇报道,我注意到其中几个细节,以为正好可以拿来,解决我们常常遇到的“开会的烦恼”。

    一是,除了主旨发言的嘉宾的名牌是提前摆放的外,其他参会人员的名牌全部放在入口处,由参会人员自行领取后随意入座。二是,论坛会议分为主旨发言和自由讨论,主旨发言是事先按会议主题指定,自由发言环节更具特色,需要“抢答”——要发言的人将自己的名牌提前竖起,主持人根据竖立名牌的顺序安排发言。三是,每个人自由发言时间限定在5分钟,时间一到主持人就会敲钟提醒。

    除非是那些正式隆重、有固定程式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细密安排的会议,许多时候,我们开的一些会议,应该说是“日常化”“临时性”“松散型”的。但有时候由于参加的人多,身份、年龄、职务、威望、成就等各不相同,安排座次时,谁坐上首、谁坐下首,谁坐在谁的左边、谁坐在谁的右边,就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弄不好,还可能闹笑话、得罪人。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都是“大咖”,要“论资排辈”当然可以弄出个所以然来,但还是没有各人拿着自己名牌随便坐来得简便易行。

    论坛会议,更多地应该是与会者的一种互动,而不是个别人的全程宣讲。有人作主旨发言,别人听了,有感想或不同意见,就应该也给予人家发言的机会。这是一种会议民主。当然,既然是自由发言,那就更不能“论资排辈”,而应该像中国经济50人论坛那样,谁“抢”到先手谁先发言,再“大牌”的人也要等别人说完了自己再说。

    开会人一多,就有一个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时间不够用,跟组织会议的人事先没有规定发言时间有关,也跟有的发言人不注意控制时间,一张口便“滔滔不绝”有关。时间不够用,许多想发言的人便没了机会,会议往往会开得死气沉沉。中国经济50人论坛限定自由发言5分钟,一超时就会敲钟提醒,这就逼得发言者不得不直奔主题,绝不拖泥带水,这就能深化会议的主题,提高会议的效率。

    开会是一种工作方法。但如何把会开得既严肃又活泼、既有序又高效,是一门大学问。我们的一些会议,之所以开出了浓浓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味,与因循守旧、僵化死板,不注重开会“细节”有很大关系。近日,中纪委印发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其中提到的几类情形,说到底都涉及会议如何组织安排、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像对中央精神只做面上的轰轰烈烈的传达,口号式、机械式的传达,不加消化、囫囵吞枣的传达,上下一般粗的传达;像开会不研究真实情况、不解决实际问题,为开会而开会等。要解决这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不能不“从小处着手”,像中国经济50人论坛那样的“会议安排”,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