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花馔

    虞 燕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有吃的一席之地。比如重阳节,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菊花酒如今已渐渐退出国人的生活,取而代之的似乎是桂花酒。要数江南秋天最美最应季的酒,想来也莫过于桂花酒了。

    人生中的第一次“醉”,竟是因为桂花酿。此酒黏稠、绵甜,色呈金黄,澄澈透亮,如灯光照射下的琥珀。桂花酒也有年头了,《楚辞·九歌》中即有“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句。尝一口,米酒的醇厚与桂花的香甜奇妙融合,味蕾立马被俘虏。咂咂嘴,越喝越想喝,殊不知,桂花酿后劲足,一不小心就喝到微醺,继续贪喝很可能沉醉不知归路。

    除了酿酒,古人以桂花入馔,留下了不少食谱,如,宋林洪《山家清供》中的广寒糕,《清供录》中的天香汤。《红楼梦》中的木樨清露,是桂花蒸馏所得香液,令百般挑剔的宝玉“甚喜”,足以见它的不凡。到现代,桂花馔更有被踵事增华的趋势,桂花银耳汤、桂花枸杞茶、桂花赤豆羹、桂花马蹄糕、桂花汤圆、桂花凉糕,乃至桂花盐水鸭、桂花小排骨、桂香蜜烤翅……不一而足。有个成语叫锦上添花,桂花可谓实实在在的“添花”,揉进点心、撒入甜汤和菜肴,使诸多食物添彩生辉。

    每年重阳时节,正是丹桂怒放之时。记忆里,外婆家的橱柜总可见一两只广口瓶,瓶里储存着腌制的糖桂花,摇晃两下,放平,看瓣瓣小黄花依偎着糖汁从瓶壁缓缓滑下,那种暖暖的润润的橘色让人莫名欢喜。

    外婆可宝贝她的糖桂花了,两个阿姨若偷吃了,肯定要挨骂。制作桂花淀粉糊是外婆的拿手好戏。淀粉是红薯淀粉——外婆自己种的红薯,自己晾的粉。红薯粉加些水,用筷子拌匀后倒进小锅,用文火煮。上锅后继续用一根筷子搅拌,边搅边一点一点加水。待淀粉慢慢转为透明,一大勺子的糖桂花“哧”一声浇下去,馥郁的香味四处散开。橘色的桂花点缀在晶莹剔透的糊糊上,盛于碗中,像一个漂亮的大果冻。舀起一调羹入口,滑滑的软软的,瞬间融化在舌尖,清甜不腻,幽香满溢。按外婆的说法,桂花淀粉糊不但好吃,还可以治疗拉肚子。

    桂花糖年糕便相对金贵了,逢年过节才端上桌。那个时候,年糕倒不算稀罕,主要这道甜品费油费糖。熬糖色是关键,火候和时间都要把握好,熬得太稀、太干甚至熬焦,都算失败。所以这道工序,外婆从不假以人手。菜籽油下锅,烧热,倒入白糖,用锅铲搅拌至融化,待糖液成琥珀色后迅速加水,放入原先煎好的厚片年糕,最后舀两勺糖桂花淋下去。桂花糖年糕糖色透亮,油滋滋的,入口软糯蜜甜,有桂花香缭绕于唇齿,就算放到今天,也是道妙品。

    桂花糯米藕被称为金陵最有人情味的四大街头小食之一。我看着糯米藕一片片泛着油光,斜躺在盘子里,心里想:这糯米是怎么钻进藕孔里去的?后来亲见了一次制作桂花糯米藕的全过程。原来先要把藕的一头切开当盖子,用筷子将泡过的糯米塞进藕孔,装满后合上盖子,用牙签固定,最后加干桂花和冰糖入锅炖制(也可以炖熟后浇上糖桂花)。工序有些繁杂,用时也比较长,遂觉得做菜也像是一种修行,要用心又要耐心。桂花糯米藕清香软糯,甜而不腻,丝丝入味。以前怎么也没想到,藕居然可以做成这般味道。

    至今见过的颜值最高的桂花食品大概要属椰汁桂花糕了,层次分明,玲珑剔透,桂花撒得星星点点,宛如艺术品,简直不舍得下口。戳一下,颤颤悠悠,晃得憨态可掬。送入口中,还未跟舌齿亲热,哧溜一下,就滑入食道,进了肚子,仿佛跟坐滑梯似的。

    《离骚》里有云: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拾花入馔,自古风雅。寻常的烟火气里混入了花香,日子也仿佛诗意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