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确定位城市主导功能 聚力打造“功能性国际城市”

资料图

    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随着我国全面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国内诸多城市正在开展远景战略规划,力图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我市已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在历史新起点和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其具体内涵,是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推向新境界的现实需要。在全球城市体系分级分工的客观现实下,以先进制造和贸易物流为主导功能的城市必会与区域、全球城市发生广泛而密切的经济关联,在全球城市体系中也必会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今后,宁波的城市主导功能要以世界城市体系为坐标,在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通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先进制造中心”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聚力打造公认的“功能性国际城市”。

    金 戈           

    一、城市功能定位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明确而富有远见的城市功能定位,对城市发展有着直接、深远的促进作用。城市功能是指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资源、区位、产业等)决定的城市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问题,是要回答在区域、国家或全球范围内,“我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合理的城市定位,有利于突出城市特色、发挥主导优势,有利于明确战略方向、聚焦发展资源,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获得最佳综合效益。城市功能定位不清或失误,极易导致城市地位下降,甚至带来城市衰落。因此,世界上一流城市无不以远见引领未来、以梦想激发行动。

    世界城市体系的功能分工、分级是客观存在的,并将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拓展而进一步明晰、固化。理论界根据要素禀赋、战略地位、产业优势等因素,总结归纳了世界城市体系中三级三类的城市功能,即“全球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功能性国际城市”等角色。

    全球城市(Global       City),或“世界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对全球事务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城市。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全球城市”仅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总部、主要的交通枢纽等重要角色。区域性国际城市(Regional International City),总体影响力比“全球城市”小,主要有三方面特征:经济实力雄厚,区域性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巨大,具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目前属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数量比较多,包括巴黎、柏林、北京、上海、香港、大阪、芝加哥等20多座城市。功能性国际城市(Functional International City),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承担特定职能。如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自身定位为“欧洲之都”,聚集了大批高科技公司的印度班加罗尔自身定位为“亚洲硅谷”,荷兰鹿特丹自身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

    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寻找自身的功能坐标,正成为当前国内诸多城市的战略行动。可以预见,我国融入国际体系必将呈现速度更快、程度更深、领域更宽、水平更高的态势。专家预测,到2050年,世界前50个大城市中,至少有10个来自中国,国内有一批城市将成为“全球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功能性国际城市”。城市发展必须紧跟和适应这一态势,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用国际视野、开放思维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寻求自身的功能坐标,并以此引领发展战略。当前,国内部分城市正开展远景规划,其重要内容就是明确到本世纪中叶的城市功能定位。如上海在“四大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全球创新中心”,深圳今后几十年的功能定位为“中国硅谷”,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二、宁波城市功能定位的历史轨迹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贯穿宁波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1980年第五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此后历届党代会始终没有偏离这一总体目标。这一目标既是国家对宁波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宁波各界的普遍共识。

    在这一总体目标的引领下,国家、省和我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具体的城市功能定位。如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宁波城市职能为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国家长三角规划将宁波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宁波要成为浙江临港重化工业的核心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宁波要打造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我市历届党代会对城市功能定位也做了表述,如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提法是“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全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四好示范区”建设提出“成为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近年来,我市从创新、金融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若干城市功能定位,如区域性创新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等。

    综观上述定位,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主线是清晰的,即宁波的功能定位要围绕港口、制造业、物流、对外贸易等关键词。但从实践和认识两方面看,我市功能定位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功能定位的层次还不分明,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有待厘清,不同层面的功能定位需要明确;二是不同功能定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清楚,如区域性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等;三是不同功能定位的落实、推进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有所不同,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一以贯之的问题;四是对制造业、港口、贸易、物流等具体功能的内涵的认识不尽一致;五是缺乏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基于世界城市体系的功能定位。

    城市功能定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我们认为,对上述功能定位需要进行梳理,形成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相协调,全球、国家、区域等层面功能定位相衔接的功能体系,以主导功能来统领其他功能,以其他功能来支撑主导功能。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提出分阶段的务实、有力的措施。

    三、建设“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和“国际先进制造中心”

    1、基础较好。综合分析比较优势、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国家要求和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在诸多功能定位中,“两大中心”基础较好、优势突出。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工商传统厚重。港口的自然条件世界一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腹地背靠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市场面向世界最具活力的亚太经济区,具备打造世界航运中心的潜力。宁波崇商重实业,工业、商贸、海运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宁波帮”享誉海内外。

    二是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基础扎实。宁波港吞吐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和专业能力较强,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制造业发达,贸易地位高,临港工业、传统制造业、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较高地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口岸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美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位,工商企业的实力、产业技术水平、品牌数量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国际化水平总体领先。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三是社会共识广泛,政策导向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工业、贸易、物流一直是中央和省对宁波功能定位的关键词,也是宁波历次党代会和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战略任务的核心内容。围绕港口、工业、贸易、物流确定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战略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和一贯的政策导向。

    2、需求迫切。“两大中心”回应了当前宁波发展的突出矛盾,顺应了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要求。

    一是实现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突破、争先进位的历史性关口。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迫切需要以准确的功能定位来把握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理清发展思路,把握战略导向,聚焦政策起源,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认为,这一发力点和突破口,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振兴、以港口航运为龙头的贸易物流业加快发展。

    二是融入国家战略和顺应世界潮流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其目标是互联互通、市场一体,支撑是产业投资、贸易流通。我市要融入这一国家战略,实现战略支点和“龙眼”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并不断提升先进制造、贸易物流的产业优势。同时,推动制造业升级跨越是世界趋势,德国的“工业4.0”等概念的提出和规划制定,目的都是要实现制造业升级跨越,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是突出城市特色、发挥主导优势的内在需要。城市核心竞争力依赖于、也体现在城市的个性特色和主导优势。在全球、国家、区域等层面综合审视城市功能定位,需要充分认识城市分级分工的客观事实,以鲜明特色和主导优势来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两大中心”体现了宁波的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和商贸物流优势,与同类城市的功能定位相比具有相对鲜明的特色。

    四是丰富和深化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的现实需要。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阶段,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推向新境界,需要进一步丰富这一目标的具体内涵,明确这一目标的功能支撑。“两大中心”是放眼未来30年的国际城市体系,对宁波城市功能定位的积极探索。

    3、内涵丰富。“两大中心”的内涵也是建设“两大中心”的路径和策略。

    “国际先进制造中心”的主要内涵:创新驱动、体系支撑、高端集成、市场引领。

    ——创新驱动:“三中心一平台”支撑区域性创新中心。第一,技术创新中心:在新材料、下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少数领域,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第二,成果转化中心:依托发达的制造体系,拥有强大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体产品和服务的关键环节居全国领先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第三,创新服务中心:在创新链的各个关键节点,建成集科技金融、技术转让与交易、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招商服务等于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区域内创新需求并具有较强的辐射影响力。第四,高新区、杭州湾新区等创新平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准,创新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体系支撑: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第一,若干现代产业集群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高度集聚、产业链完整、企业协同发展、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强。第二,生产性服务业有力支撑制造业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产业物流、现代会展、专业市场、产业金融、商务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完备体系,支撑和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第三,杭州湾新区、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成为先进制造中心的核心载体。

    ——高端集成:“四高”彰显产业发展新格局。第一,产业技术水平高,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等世界领先;第二,品牌知名度高,拥有若干个总部或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宁波的世界知名品牌、世界知名企业;第三,产业综合效益高,工业增加值率、成本利润费用率等核心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第四,劳动力素质高。

    ——市场引领:若干行业或产业领域的企业、技术、产品、市场地位处于世界前沿,能引领该领域全球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物流中心”的主要内涵:通道功能强、贸易地位高、市场主体优。

    ——通道功能强:第一,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共同构成中国面向亚太区域的东部门户;第二,成为“一路一带”的战略支点城市,铁路向西通达中亚和欧洲;第三,成为江海陆联运中心和长江经济带的“龙眼”之一,与域内城市保持紧密的交通和经济联系;第四,空港成为国内先进、国际重要的航空枢纽港。

    ——贸易地位高。第一,经济流量大。商品流量和信息流量的规模、结构与质量具有世界影响力,是全球经济网络和信息网络的重要节点。第二,成为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心。贸易规模全球靠前,贸易结构集中于中高端产品,国际采购、进口分拨、服务贸易等形成规模。第三,航运服务发达。树立国内外知名的高端航运服务品牌,航运交易、航运金融、国际海事调解与仲裁等航运服务比较完善,宁波航运交易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第四,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定价中心,建成若干集网络交易、融资结算、区域交割、专业配送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第五,建成具有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国际投资贸易空间平台,对外开放的政策、体制接轨世界、领先国内。

    ——市场主体优。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国际贸易商、大宗商品交易商、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商、物流运营商、航运服务商、国际金融机构落户宁波,设立总部或区域运营中心。宁波港集团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航运集团。

    (作者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