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析中国经济崛起之路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吴敬琏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8年9月

    朱晨凯           

    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化带来的问题也需要思考和总结,以便继续深化改革之路。例如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有哪些前因后果及其演化路径,市场经济和统制经济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存在哪些矛盾和冲突,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停顿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重大风险等。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新书《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从中国经济政策变迁的历史维度,分专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描述和分析了中国40年经济改革进程中重要的问题节点和复杂情况,对广大读者了解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国家发展前景保持坚定信念都有引领意义。

    吴敬琏指出,推动中国经济崛起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的扩展使个人和企业的选择权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虽然还有不少限制,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销售定价行为,还是个人对劳动的提供以及对商品服务的消费选择,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人们有了当初无法想象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自由选择权的扩大,为劳动、资本与技术在特定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组合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书中重点解析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市场在地域与范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传统的工业化路线已经破产、社会濒于溃败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命令经济或称统制经济模式的一种替代选择,迫不得已地提出和实施的。但改革开放指导思想中实用主义色彩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和长期绩效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绕过障碍,走出了一条以“增量改革”为表征的经济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命令经济弊病根源的彻底反思和广泛共识,一种脱胎于命令经济思维、强调国家对经济实现高强度控制的统制经济模式在理论层面获得了或明或暗的支持,并往往利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遭遇的暂时性困难或出现的问题,如社会贫富分化和腐败现象,使国家权力对企业和市场的管控在实践层面不时过度扩张,给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带来了巨大阻力。

    面对问题,吴敬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改革停滞所造成的种种问题,推动大众形成了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的共识,促使2012年的十八大做出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历史性决定。接着,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但确定在经济领域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把改革延伸到社会政治领域,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样,就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此外,书中也对改革之路提出了一些警示。比如,尽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但市场经济取向与回归统制经济模式之争并不会就此消失,中国的改革开放将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基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将举步维艰,甚至有半途而废的风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