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包凌雁 通讯员李丽)本月起,《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那么在市民心目中,最佳的养老模式是什么呢?市统计局昨日发布一份调查数据,居家养老仍然是市民目前养老的主要模式,选择比例高达84.4%。 我市从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区。目前居家养老仍是市民期望的养老首选模式。调查显示,各种类型的居家养老均受青睐:由自己、子女或保姆照顾,主要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接受服务,家里和养老机构自由来去,主要由居家养老服务专业组织提供上门服务的选择比例分别为61.4%、32.4%、30.9%和26.8%。 当你老了,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养老服务?受访市民普遍表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比较多、涉及面也比较广。比如组织文体活动和提供生活用品、送饭、送医、送药上门服务选择占比接近五成。另外,开通老年人服务热线、养老护理员上门护理、提供聊天解闷等关爱服务、提供老年人集中就餐服务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6.9%、46.7%、45.0%和42.1%。 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与居家养老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老年人口相对聚集的老小区,往往活动场地有限且相对分散,配套设施也相对陈旧且数量有限,能够享受养老资源的老年人口也仅有一至两成。调查显示,52.0%受访者认为我市居家养老机构数量不够多,57.9%的受访者认为我市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居家养老中,第三方市场主体正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受消费观念等多方因素影响,中高档收费养老服务项目市场甚少,直接导致当前第三方养老机构盈利少、发展动力不足。“当前从事养老服务的第三方市场主体数量有限,当发展较好的几家形成相对垄断地位后,服务质量打折扣。”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孤独感是困扰老年人群的又一大问题,渴望家人陪伴、社会关怀自然成为其主要的精神诉求。但调查人员发现,当前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的不在少数,但子女定期、频繁回家探望的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志愿者数量仍非常有限,且年龄偏大,后劲不足。“某社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上千人,但经常性参加志愿服务的仅有两至三成。另外,当前志愿者均为55岁至70岁之间退休人群,‘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现象普遍存在。”市统计局负责人认为,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尤其是精神关爱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