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又坐在了课桌前

    邵留芳            

    今秋九月,当我走进海曙老年大学国画初级班教室时,心里一阵窃喜。回想自己的人生路,不知多少次坐在课桌前,但是这次与以往全然不同。原来是为了学业,为了长知识拿文凭,为了职业职称职务。这次纯粹是为了兴趣,没有压力,只待品味;没有竞争,只有分享;没有目的,只求愉悦。

    与我同班的,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年龄过了一个甲子的也不在少数。每次走进课堂,同学们都会相互招呼问好,好似久违的老友。其实谁都不认识谁,只是为了共同的爱好,每周在这里相遇一次而已。但是,有了同学这层关系,也就免去了许多的客套和生分。记得刚刚上完第一堂画画课,老师还没有正式布置作业,有人就把拍摄到的一张有花有茎有叶的图片传到了微信群。“谁能把图片上的花画出来?”两天后,某同学无师自通地上传了一张基本接近图片原貌的铅笔画。虽然一看用笔,就知道这位同学也是没有接触过画画,但是那份用心和认真,我想一定感动了那位上传图片的学友。画成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造了同学之间互动的学画氛围。

    画画有兴趣,但是零基础,学画的难度不是一点点。每次铺开宣纸练习,总是眼高手低,调墨用笔布局,始终很难“在线”。老师强调的习画要领和重点,落到纸上就走样。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十分愿意学画。每次听完课,老师都会布置习画作业,从最早的枇杷、山茶花、草莓,到现在的柿子、葡萄等。这些花花果果,在笔尖被描摹出来的时候,让我想到与之所呼应的春夏秋冬四时的景物。因为有了它们,我们在不同的季节,才感受到了生活的趣味和情调。譬如柿子红了的秋季,脑海里会闪现山野、田间和农家的大院,枝头缀满的那些橙色果果,直接在心里滋生出许多美好的想法。好多同学还专程跑到近郊的柿林村,与现实版的柿子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很快,同学微信群里,上传了一幅幅柿子红了的秋意图。从这些景美人更美的图片中,我读到的是灿烂、丰收、愉悦等美好的词句。

    初学者画画最难的是调墨,不是浓了,就是淡了,更不要说结构布局了。叶子、花瓣、枝干的浓淡、枯润处理,很是不易。老师的示范时间有限,更多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去体味。常常在浪费了多少张宣纸后,还是找不着北。突然发现坐在后面的同学画啥像啥,枝条、叶子的勾画,画面的布局,不仅符合老师的要求,还美出了新意。虚心请教,才知这位同学学画已有四十载。一不小心遇到资深辈的学友,也算是我等学画的福气和运气。只要有问,必能在这位同学那里得到详尽的解答。后来自己画葡萄时,用花菁和胭脂两种颜料混合出多层次的色泽,画出的果果多少能体现些许晶莹的光亮,当要感谢这位同学的不吝赐教。

    在这里学习,更多的是分享某种快乐。一旦习画的同学上传自己的作业或者临摹的画作,微信群里有的及时送上真诚的点赞,有的分享精妙的点评。譬如山茶花作业完成后,出现了“花瓣有丝绸般的质感”“橙色与白色的花骨朵勾勒在一起,色彩的美感让人惊呆”“小蜜蜂的巧妙结合,画面变得更生动”……一幅幅习作,好似挂在眼前的一串串葡萄,不管生熟如何,甜酸几何,都能给人的味蕾带来不同的体验。

    想不到退休之后,还会坐在课桌前,且有这么多同学在一起学画,分享其中的乐趣,这远比画画本身重要得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