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溪崇寿发现清代“禁谕碑”

    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通讯员苗青 陈利群)近期,慈溪市崇寿镇健民村的一块石碑成了当地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这块碑叫‘禁谕碑’,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古人保护河道盐滩的实物见证!”崇寿镇镇志办工作人员费银海说。

    今年4月,费银海与同事前往仁寿庵考察。其间,他们听当地一位老人讲起,附近有一块老碑,上面不知记录着什么。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前往,在一个河塘边发现了一块石碑。“我们小心擦洗石碑后,看到上面写着‘王政潬梁□禁’,落款为大清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费银海说,这是一块清代保护河道盐滩的“禁谕碑”,碑文内容是禁止人们在沟渠内设置障碍,保证河流通畅,“有点像现在‘五水共治’中防涝水,疏浚河道。”

    石碑上的文字也反映了100多年前崇寿百姓的生活风貌。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健民村隶属于余姚盐场。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当地开始围筑永清塘(今称六塘)。六塘围成后,就有盐民在这一带从事生产劳动。“以前,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晒场。盐民们把河沟里的海水浇到晒场。水分蒸发后,晒场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盐结晶。他们将这些盐结晶刮去后,再放到‘漏碗’进一步加工。”健民村原村干部沈永表说,长期以来,崇寿百姓对盐田河沟保护特别重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