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行国在制作龙头。(余建文 摄) |
记 者 余建文 通讯员 裴庚益 今年57岁的陈行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奉化布龙”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自从年轻时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做布龙、舞龙,已伴随陈行国走过了40多年。 制作一条上好的布龙,要运用编、插、织、嵌、镶、绕、缠等10多种工艺技巧,需要30多种材料,分别制成龙头、龙节、龙布面、龙肚布、龙尾、龙棒和龙筋,再进行组装。前后300余道工序,陈行国了然于心,手法麻利。凭着几十年的经验和手感,无需借助仪器,做好的每条龙,弧度都保持一致,“这是纯手工活,代表奉化布龙的精气神,马虎不得”,陈行国说,客户买去布龙后,还要连带教授他们舞龙的要诀。 奉化布龙在苕霅村有800多年的历史。据清光绪《奉化县志》记载,早在南宋时期,苕霅村已有舞龙,俗称滚龙灯、盘龙灯,之后逐渐演变为布龙,并从早前的祭祖祈雨仪式演变为一项群众性文娱活动。 以往,来老陈处订购布龙的多是宁波客户。如今,搭上互联网快车,陈氏作坊的苕霅布龙不仅“舞动”全国,还“飞”出国门。 早在七八年前,学习美术设计的女儿陈晶晶就尝试让布龙“触网”,先后在“阿里巴巴”和“淘宝”上开设了“奉化陈氏神龙工艺制作坊”。陈晶晶自己设计网页,介绍苕霅布龙传统文化,展示各种款式、材质的布龙。“记得第一份外国订单来自美国,当时没经验,布龙这么大,装箱运输成了大问题,还要去开竹制品报关检疫证。一通忙下来,结果还亏了钱”,小陈笑着说。 令陈家人没想到的是,有了网店之后,不少外国客商慕名而来。很多外商在淘宝店看中了款式,专程从国外来到工坊,直接将布龙带出国门。一条长18米的标准布龙,两个人制作耗时大半个月,售价七八千元,因为制作精良、造型生动,很受外商青睐。陈晶晶说,她这个“掌柜”需要用翻译软件与外国客商在网上对话,“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扩展,外国也有不少舞龙队,特别是华人社团,碰到节庆活动,舞龙往往成为标配项目”。几年来,“神龙”作坊的布龙先后销售到美国、乌克兰、英国、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远的一趟行程要走一个多月。今年,通过淘宝店,小陈已将20多条布龙送出国门,总价值10多万元。 看到自家的布龙不断“飞”向全球,陈行国打心眼里高兴。今年春节时,老陈制作的两条布龙跟随一家国内剧团出访欧洲多国,在舞动的过程中会变色,大受欢迎。老陈说,制作这两条龙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布龙眼睛采用蓝色水晶,龙嘴和龙鳞也是五颜六色。“以前布龙制作比较粗糙,龙身图案拿毛笔自己画,现在越做越考究,用到材料就有几十种,像时装一样。我们每年都会推出新款布龙,舞起来显得更加精神、威风。” 在陈行国影响下,儿子继承制作布龙、舞龙的技艺,女儿负责布龙造型设计,一家人精心守护着这项沿袭800年的古老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