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通讯员余聪波 施国军)厨房产生的剩菜残羹,菜市场废弃的蔬菜瓜果,这些常见的厨余垃圾被运往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后,经过专业处理化身有机肥,“反哺”土壤,栽培出果蔬作物。今年,慈溪市坎墩街道试点厨余垃圾成肥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坎墩街道采用“政府+市场”运作模式,引进专业垃圾分类机构,实施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一条龙市场化外包服务,并投资100万元新建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完成了从前端宣传引导、基站布点—中端垃圾分类、收运—末端餐厨垃圾成肥、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一整套工作体系和流程。 坎墩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内有台大型厨余垃圾处理机。机器一头是接料区,“吞吃”废弃的厨余垃圾;另一头是出肥口,加工后的有机肥被直接装入编织袋。“加工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来自菜市场、超市以及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可腐垃圾。”街道环卫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每天约有1.5吨厨余垃圾被运到站里处理,通过人工二次分拣剔除其他垃圾后,这台机器能产出近0.5吨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看似不起眼,却是许多坎墩人眼中的“香饽饽”。除了赠送当地农户试种蔬菜、花草外,工作人员还将其封装入袋附上花籽,在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公益活动中分发给居民们。“3个月来,我们从站里运来了60多袋有机肥,用于植物栽培,试种效果不错!”添尚锦花卉农场负责人房素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