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港口博物馆映象

刘玉婷

中国港口博物馆

    2014年10月16日凌晨1点30分,馆长冯毅仍在展厅内做最后的检视,中国港口博物馆将迎来它面向世界的初次亮相。一年的策划和选题、三年的文本编撰和设计、两年的施工布展,整整六年筹建,终于到了交答卷的时刻。思及此,冯毅索性席地而坐,目光投向不远处“海不扬波”的牌坊上。这是中国古代出海民众祈愿平安的象征。

    8个小时之后,我国第一个以港口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正式开馆。当日,近两万名观众入馆参观。

    东海之畔的宁波港,据海之利,享海之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宁波舟山港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港,而北仑港是宁波舟山港的最核心区域,因此,在宁波北仑筹建中国港口博物馆具有充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

    如今,矗立在洋沙山麓、明月湖畔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建筑,由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设计,造型取意鹦鹉螺。博物馆全貌似帆似翅,也似一双仰望星空的眼睛,望见的是古今,通达的是天下。

    明确港口是水陆结合点的概念,厘清航海与港口的关系,让观众建立起明晰立体的港口形象,或许是中国港口博物馆最想表达的理念之一。港口本是一个静态的设施,要升华到动态的文化现象,就必须反映出从港口到所在区域、由点到面的港口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战国船纹青铜缶、五代花鸟纹铜镜、宋持罗盘俑等一批珍贵文物,讲述往昔故事;早期阶梯码头、顺岸码头、挖入式港池模型以及现代混凝土钢结构码头,展现码头建造的技术革新;清广州十三行、民国上海银行模型、现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港口球幕电影等场景,直观再现港口对港口城市塑造的促进作用……开馆四年后,港博核心展览“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把反映现当代港口的内容加以提升,突出展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港口的持续发展。

    为保持博物馆的持久吸引力,将中国港口博物馆打造成区域综合文化中心,港博人还每年策划引进了众多优秀展览: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向东是大海”特展,集中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巅峰期明朝对外交往的珍贵文物和最新研究成果,诠释了宁波港在港口史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坚定的木刻战士”特展,还原了热爱版画艺术、心系劳动人民的宁波籍版画艺术家和活动家邵克萍的鲜活形象;探索宁波地域史前文明的“我从远古来”特展,讲述了史前宁波人的生活故事,溯源了宁波港原始港点时期的发展……这些展览背后,是港博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极致的匠心追求。

    今年10月,中国港口博物馆服务大厅里竖立起一面十余米的电子触摸屏,人们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文物魔墙。魔墙里有500余件精品文物的内容,点击屏幕,魔墙会回应以精美图片和文字介绍,还能提供下载和搜索功能。那些无法在展厅中展出的文物,走出库房“活”了起来。

    向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观众提供相应的社会教育服务,是博物馆社教工作的服务方向。中国有“格物致知”的文化传统,取物象之道。中国港口博物馆重归传统,推出“万物启蒙”研学营,择取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品、人们身边随处可见又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意蕴的某一“物”为主题,展示该“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象征的过程,以及如何演变成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研学营是港博针对青少年开发设计的社会教育的招牌项目之一。青少年来到竹林,亲手刻上一件竹刻作品;亲往茶园,炒制泡制一杯绿茶;身处窑址旧地,打造一件属于自己的龙泉青瓷。“万物启蒙”的探索性课程,或许比上十次文化课印象更深刻。

    成年观众适合参与的是文化座谈和探古寻幽式的活动,谈海上丝绸之路、谈遗址文物、谈港城互动,访海防遗址、访盐场遗址、访考古遗址。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播港口文化并重,中国港口博物馆如一部工具书,适合所有人翻阅。

    以“国字号”的标准和定位建设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已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运营管理奖等殊荣,成为北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如LOGO“港口新一天”表达的一样:蓝色星球的海平面上,霞光映照在港口堆场的集装箱上,港口忙碌的新一天又开始了。五彩缤纷的集装箱色块趣味组合,充满了创造性和多样性,象征着博物馆的多棱面。在港博人的眼中,方与圆的交相辉映,喻示着在一方广阔天地里,积跬步以至千里,做圆满的事。

    所谓将来,皆可憧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