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慢走

    王 梁            

    儿子上三年级了,这可是道重要的分水岭。老师们之前都强调过,三年级起,学科多了,知识深了,如果没跟上,保不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听了让人浑身一紧。孩子他妈赶紧报了个奥数班,还是托了关系插班进去的。这样一来,完整的星期天从此就被切割了。

    儿子依然故我,就是身高体重又上去了一些。放学回家,问他“学校里好吧”“老师讲的听得懂吗”“这次测试成绩怎么样”“感觉自己有进步吗”,他通常都是一句含糊其词的“还可以”。前些日子语文单元测试考得很糟糕,一开始遮遮掩掩,最后终于招供:“倒数第一名。”自上小学以来,任何一项,他都没拿过正数第一。

    不过他不服气,给自己找理由,“我的分都扣在粗心大意上,字写得潦草,标点忘了,不是我不会做。”我最受不了的恰恰就是这点,写书端正、做事认真是从小就应养成的习惯。但不管我如何软硬兼施,他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甚至大叫大闹、撒泼打滚,把人气得吐血。

    儿子有个“奇葩”爱好:捡拾“垃圾”。树枝、松果、石块、铁丝、橡皮筋、广告纸……如果不是我们大声喝止,他捡来的各种物件估计早已塞满我们这套小三居。据认识的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里也经常翻垃圾桶,为此他的裤袋、衣袋乃至书包里藏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有次不注意差点把洗衣机给刮破了。

    问他捡那些废品有啥用,他说可以造房子、生火、做钓竿;毫无特点的石头有什么用呢?他说可以钻木取火;那纸箱呢?他说可以做机器人的方脑袋。他特羡慕那些环卫工人,大街上的东西可以任意拾捡,为此他立志长大了也要当清洁工。

    某次周六中午补课结束,街边台阶一道缝隙处正上演“蚂蚁搬家”。儿子发现了,立即趴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看啊看,久久不愿起身。“三年级了,都快十岁了,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你看看谁谁谁的钢琴考出八级了,某叔叔的女儿在省里比赛拿了第一名”“谁谁谁多整洁,多有礼貌,哪像你一天到晚邋里邋遢,浑浑噩噩……”我们的这些唠叨,估计在他耳朵里已经生了茧。有时被逼坐在钢琴前,弹那首几个月未能过关的曲子,待约定的时间一到,立马溜下琴凳,一秒钟都不肯多待。我常常越训越火大,真怀疑眼前这小子是不是自己儿子。

    前几天得空,难得去接他晚自习放学。原本想带他绕着学校围墙走上几圈锻炼身体,他却一反常态表示不想走了,要早点回家睡觉。看脸色,确显疲态。路上他告诉我,今天语文考试只扣了三分,作文满分,进了班级前十。进步很大啊,我摸摸他的脑袋,以示表扬。

    在红绿灯路口的人行道上,他大惊小怪地拉着我俯下身子,原来是两条蚯蚓在道砖上蠕动。我看着有些恶心,他却热情高涨。这些天科学课正在讲蚯蚓、蜗牛、金鱼等小动物,他特别感兴趣,上几天已经磨着我在渔具店里买了一小盒蚯蚓,还在草丛里捉了十几只蜗牛养在他捡来的盒子里。

    左看右看,突然他伸手抓起一条蚯蚓,我都来不及阻止。蚯蚓这东西黏糊糊的,多脏腻啊,但他死活不肯放手,坚持要带回家去。想想让孩子的手触摸自然生灵也算有益,只好警告他回家必须马上用肥皂把手洗净。

    回到家,他就去玩他的蚯蚓,看他的蜗牛,吃他的零食,我们催促他该洗澡、睡觉了,他嘴上应着,却迟迟不动。

    “爸爸,快来看,蚯蚓生宝宝了!”他突然大嚷,我凑近去,黑乎乎的泥,暗红的蚯蚓,哪里有蚯蚓宝宝?“你看,你看,那白色的。”他小心地拨弄着泥土,指点给我看。我终于看到了比缝衣线还细的一截白色小虫微微蠕动,还不止一条呢,应该是小蚯蚓了,这个我可从来没注意过。

    “蚯蚓是怎么生出来的,应该不像母鸡孵小鸡、大狗生小狗吧?”这倒提起了我的兴趣。于是给儿子布置了一个任务,明天跟科学老师报告一下他的发现,然后请教蚯蚓是怎么繁殖的。他连声说“好”。

    那个晚上,因为这一发现,室内的灯光和他的笑脸都明亮了好多。他还主动要求我帮他一起练习仰卧起坐,而后乖乖地上床睡觉。我给他掖被子的时候,突然冲动地亲了下他胖嘟嘟的脸。这小家伙,其实在不断探索思考啊。他置身的童年世界何等奇妙啊,很多年前我们也曾迷恋过,但如今再也回不去了。也许再过几年,他也会失却这份兴致,那就给他一些等待吧,慢慢走,好好享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