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荧屏,大千世界。 一辆黑色的本田车在夜色中行驶,但其前后车牌的部分数字被一张光碟有意遮挡住。此时,一双锐利的眼睛通过屏幕死死地盯上了这辆车,一路相随,目光灼灼。突然,画面切换,定格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这里!就是他!”画面定格,里面仍旧是这辆黑色的本田车,却能看到清晰的车牌号。 孙继凯,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情报中心副主任,他的工作就是整合道路监控、卡口、公安业务应用系统等资源,开展信息研判分析,为公安交通管理尤其是严重交通违法查缉提供支持。这里,虽然没有近身肉搏,却同样惊心动魄。 2005年孙继凯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毕业,成为海曙公安分局江厦派出所的一名治安民警,几年后又调至刑侦岗位。这段基层经历让他对查案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5年,孙继凯担任海曙交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重新回到了交通管理岗位,同年8月,市交警局情报中心成立,凭借着丰富的侦查和路面经验,孙继凯成为中心的“元老”。 情报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打击涉牌违法、“失驾”,进行事故预防、协同侦查等。很快,孙继凯就和同事们一起破获了一起系列盗窃货车电瓶案。当年10月,情报中心的民警在梳理数据时发现一辆灰色马自达车频繁套用号牌,昼伏夜出,十分可疑。通过对卡口数据的进一步筛选,发现这辆车每隔两三天就会变换一次号牌,且只有夜间经过卡口的记录。与此同时,在该车行驶路线附近一段时间内曾发生多起货车电瓶被盗案。 找不到车牌号就无法确认车主,也就无法继续深入调查。这时,孙继凯想到了一个“笨”办法:调出所有同车型的车辆行驶轨迹,然后一辆辆筛选。经过锲而不舍的追踪,借助强大的大数据技术,孙继凯终于找到了突破点——在一张卡口照片中看到了真实的车牌,犯罪嫌疑人因此被锁定,疑案迅速侦破。 宁波是港口城市,集卡车众多,这一方面昭示着宁波的发展和繁荣,但与此同时,不少集卡车司机漠视交通规则,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6月,公安机关全市范围内开展对集卡车“克隆”套牌违法行为的全面排摸,情报中心任务繁重。据统计,进出宁波港区的集卡车有近两万辆,如何找出其中的“李鬼”是难题。孙继凯一马当先,以精湛的专业技术扮演了“智慧神探”的角色,他采用数据碰撞对比方法,最终将“克隆”嫌疑车辆范围缩小到1000余辆,为整治这一顽疾立下了头功。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陆明光 周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