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明湖的池杉红了

(周建平 摄)

    龚红雅            

    四明湖的池杉红了。

    深秋时节,蔚蓝的天空下,苍郁的四明山的怀抱里,澄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倒映着白云倒映着经霜泛红的池杉,似一幅静美的画。

    四明湖的池杉“红”了。

    “最美湿地公园”“最美红杉林”各种美誉、各种不同视角的图片文字刷屏网络媒体和手机朋友圈,四明湖的红杉林成了当下的“网红”。纷至沓来的游客,休闲、赏景、摄影、画画,波光树影里,人头攒动。静美的湖光山色,点缀上色彩斑斓的游人,湖面上几只白鹭振翅掠过,画面极为生动。

    这几天,退休在余姚城区家中的陈文荣老人也忙碌起来,家里的电话不时响起,间或有知根知底的至交找上门来,让老陈带他们去看四明湖的红池杉。退休后定居上海的朋友老顾也打来电话,称夫妇俩从宁波过来,特意回余姚老家看看红池杉,同行的还有一位媒体朋友。老陈可高兴了,尽管年逾七旬,尽管家离景点还有几十公里的路,他早早地等在了小区门口,车子一到,副驾驶位一坐,既当导航又做导游,一路兴致勃勃地讲述着红池杉的故事。

    四明湖位于余姚梁弄镇。梁弄镇地处四明山北麓,灵秀的四明山水、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红色革命根据地交相辉映。20世纪50年代末,余姚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掘地挖土、筑坝拦水,建起了四明湖水库。“四明山下筑水库,可比银河下山坞。倾盆大雨不受洪,旱来湖水满地流。”从此,四明湖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连绵的四明山中,灌溉着周边30多万亩农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老区的后人。

    老陈对四明湖的池杉是有感情的。

    30多年前,老陈是当时梁弄区的区委书记。那时的老陈才40来岁,是个年轻有为的基层干部,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肩负着革命老区的建设重任。他走村串户,上山岗下田畈,察民情搞调研,带领老区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

    他在乡村调研时发现,四明湖因为季节的原因,降水量的大小致使湖水水位落差大。雨水丰沛的春秋季节,湖水漫过浅浅的湖岸,浅滩成了汪洋一片。雨量不多的夏冬,湖面水位下降,原先的浅水滩开始裸露,光秃秃一片。对于把土地奉为至宝的农民来说,湖滩地荒着可惜。湖周边的村民便见缝插针打着水位的时间差,掘地开荒,在湖边的浅滩种上大豆、水稻、萝卜等。眼看着农作物长势喜人,喜滋滋期盼着收获的时候,冷不防一场大雨袭来,湖水水位上涨,一夜之间湖滩地变成了泽国,辛勤的劳作换来的却是颗粒无收,一番心计空劳碌,只能望湖兴叹。

    作为区委书记的老陈在关心农民切身利益的同时,考虑更多的则是四明湖的生态环境、梁弄老区的持续发展。湖滩地种庄稼不单单有颗粒无收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农药化肥会对湖水造成污染,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着想。

    如何把这片湖滩地有效地利用起来造福于民?走马上任的老陈把这件民生实事摆上了案头。

    种树!种树既能挡风美化环境,又能保持水土净化水源。

    种什么树?老陈和分管农林业的副区长来到了区林技站,与工作人员一起商议,并骑上自行车环湖实地踏勘。

    种池杉怎么样?老陈提出这个建议。在此之前,他已经悄悄请教了林业部门的相关专家。据说池杉耐涝耐旱,水滩地非常适合,成活率比水杉还高。

    经过一番调查论证,种池杉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分头落实,副区长组织实施,林技站负责苗木采购,区里派相关人员去临安的青山湖水库考察取经。老陈自己跑到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争取了5万元资金,区工办出资3万元,又从县林特局得到2.3万株苗木的支持。然后按湿地现状,分成10个片块,由当时环湖的四个乡镇负责落实。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协助开展组织工作并参加义务植树,老陈也不例外。

    当年10月底至第二年的初春、第二年的冬季,四明湖周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10万株池杉苗木,分两期种在了沿湖1000亩的湖滩地上。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小树沐浴着阳光雨露,汲取着四明湖丰沛的水分和养料,密匝匝的针叶绿了又红,红了又绿;岁月更迭时光荏苒,小树把根深深地扎进湖滩的红土地,扩展着年轮,一圈又一圈,直挺挺往上拔节生长。

    车经213省道来到梁弄镇宽阔的四明路,进入“四明山”山门,开始环四明湖行驶,循着老陈的指点,车窗外可见湖东边零星的池杉,但不成气候。车在正蒙街右拐西行,过浙东革命烈士纪念碑,灰墙黛瓦的现代民居,到梁弄后陈村。徒步来到湖畔的池杉林,踏上熟悉的乡土,老陈来了精神,“池杉,是速生树种,特点是耐湿、喜光、抗风。为便于池杉生长,当初种植的时候,横直间距尺寸都有要求,而且用种田的纤绳拉的直线。考虑到防风因素,树的行列多为东南西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所以现在看上去相当规整。”他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来到一棵高大粗壮的池杉前,老陈抚摸着树干有点激动,“30多年前,种下去的时候苗木才一人来高,现在你看,都有一抱粗,长到二三十米高了!但当年种植的成规模的连片的池杉也就这里一批了。”听得出,老陈的言语里有些许遗憾。

    老陈所说的成片的池杉林就在梁弄的后陈村和横路村,一条汇入四明湖的横岙大溪,把一二百亩的池杉分成两批,环湖的其他地方看过去有些零落,只有眼前高耸挺拔的红杉林整齐规整,俨然列队的哨兵,30多年来,伴随着自我成长,守护着四明湖,守望着梁弄一代又一代人的憧憬和梦想,见证着革命老区的日新月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梁弄的老陈们种下去的池杉,30多年后的现在成了美丽的风景。

    来自余姚城区的小姐妹在湖边铺开垫子,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醉人的空气,休闲小憩;一大拨年轻人以湖为背景、红杉作映衬,摆出各种姿势拍着集体照;一群上了年岁的老太太一人拿一相机从身边走过,一问说是从上虞乘公交特地来看红杉林的;一队队头戴旅游帽的外地游客散落在树林里;更多的还是举家出游或三五好友相约的,游玩、拍照,尽情徜徉在红杉林,徜徉在湖光山色间。据说双休日游客的人数最多时有2万呢!于是,一家家农家乐应运而生,梁弄大糕的生意好得忙不过来,附近村民的青菜、萝卜、土鸡、土鸡蛋成了抢手货……

    “真应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句话啊!”同行的朋友老顾感慨道。

    “听说四明湖畔还将建省级湿地公园呢!”老陈回应着,言语中充满了憧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