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欣 江北区委报道组张落雁 通讯员方舟)一排排黑色的养菌棚,卧躺在群山起伏的山岙间;一垄垄白色的菌棒,斜靠在置于田间的木架上;一朵朵乌黑的木耳,从菌棒里钻出脑袋……这是记者日前走进册亨县冗渡镇黑木耳生产基地时看到的景象。“宁波江北出资的500万元,就用在黑木耳生产基地建设上。”该镇党委组织委员柏文玖说,“现在是投入的时候,120户精准贫困户很快就能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 2018年,江北区政府怀揣着对口支援资金,来到册亨县考察,看到了黑木耳项目的潜力。“不盲目引进新项目,谨慎选择已有的好项目,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江北区对口支援办相关负责人说,同年7月,区政府制定了帮扶冗渡镇黑木耳生产种植项目的方案,总投资500万元。 项目有了资金,如何让当地百姓受益,且能形成产业的长期良性发展?“我们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柏文玖向记者解释,由冗渡镇岜院村2017年引进的贵州万峰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菌棒、技术、保底回收,村合作社提供养菌大棚、土地流转,农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分成。 合作模式定下后,500万元的资金分配也就出来了。截至目前,覆盖喷灌系统的种植基地已扩大到了142.5亩,建成200平方米钢架棚90个、100立方米蓄水池4个。有了这些配套设施,万峰谷公司今年一口气生产了72万根菌棒。 贫困户王安益共有3亩地,其中1亩流转给了岜院村合作社。合作社把喷滴灌设备、菌棒架子设好后,他就向万峰谷公司领了6000根菌棒。“一根产出0.1公斤黑木耳,6000根就能产出600公斤黑木耳,到时候万峰谷公司再以56元一公斤的价格回收,可卖出33600元。”王安益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初领的菌棒,实际是2万元,扣除后我就能挣到13600元。” 黑木耳项目运作起来后,万峰谷公司、冗渡镇村集体和贫困户就建起了利益联结关系。万峰谷公司免去了扩大基地的资金压力,产值可达到720万元;两个村合作社把养菌大棚租给公司,除掉投资成本和分红后,每年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而贫困户则通过就业和种植实现了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