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 (殷聪 摄) |
|
扎根细分领域,打造行业单项冠军。(殷聪 摄) |
记者 殷 聪 杭州湾新区报道组 赵春阳 通讯员 朱娇娇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元旦长假,宁波美诺华天康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晓阳并未与家人团聚,而是与2条固体制剂生产线一起开足马力生产成品药。新的一年,“美诺华天康制剂”正瞄准三大目标开启新一轮发展。包括完成10个成品药的合同加工外包技术转移;实现现有15亿片(粒)制剂产能满负荷生产;稳步推进“药物研发中心”项目等。 作为我市聚力发展的“千亿级”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并非只有美诺华天康这一“个案”。 健信核磁参与完成的“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年内二度斩获该奖项;投资25亿元,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以及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康达洲际健康产业园正式投产,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医疗器械工厂…… 2018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双丰收。前11个月,全市生物医药规模以上核心制造业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9.9%。 聚沙成塔 打造领先集聚区 继去年11月并购“正力安拓”后,12月6日,“默沙东”的动物保健业务在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按照计划,引进全球最新疫苗技术的“默沙东”,将在杭州湾新区建立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节点,并加大工厂生产设备的投资,扩大生产能力,增强新区在疫苗领域乃至整个动物保健品领域的优势。 眼下,众多的“默沙东”正协同发力,助力杭州湾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加速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目前,新区已集聚麟沣医疗器械产业园、康龙化成、双成药业等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总投资约100亿元。未来,将集聚科研人员3500名以上,引进创新孵化企业120家以上,并于2025年形成超百亿元的产值规模。 其中,康龙化成一期已建成,并成功为全球前十大药厂提供临床前研发服务,2017年该公司研发服务收入超过20亿元;麟沣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为医疗器械企业的孵化器,已吸引健世生物的心脏瓣膜微创医疗器械、胜杰康的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系统等18个医疗器械及高值耗材项目入驻。“新项目的研发产业化成功,将会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成长。”杭州湾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杭州湾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加速释放产能。 在杭州湾新区,康达洲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去年10月在梅山起航,目前6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在宁海,宁波生物产业园已规划布局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临床前研究中心,目前已招引“紫园药业”等一批药品和器械企业落户园区。 除了三大生物医药产业园,我市也集中了美康生物、鑫高益、健信核磁、人健药业、美诺华等一批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企业、骨科值介入器械生产企业,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及制剂企业。“总体来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明确,重点项目也初具增长潜力。”市经信委新兴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但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大多专注于单个细分市场,大企业缺乏、集中度不够,成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软肋。 步步精心 催生单项冠军 “创新好比企业的命脉,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的生命力就越旺盛。”新的一年,健信核磁总经理姚海锋信心满满,去年10月,该公司自主研发的“3.0T核磁共振成像用超导磁体系统”已实现小批量生产,预计单个产品量产后的产值便可超过1亿元。 得益于磁体以及线圈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健信核磁近年来销售额增幅均超过了50%,去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并掌握了全球永磁共振磁体逾50%的市场份额。 犹如硬币的两面,过于专注细分市场一方面让宁波生物医药产业无法聚环成链,形成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但另一方面,长期扎根细分领域,聚焦“专精特新”,也让步步精心的宁波企业成为众多细分市场里的“单项冠军”。 作为婴儿保育设备的制造商,戴维医疗年产值2.8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5%;荣安生物生产2个狂犬疫苗剂型,实现年产值6.3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立华制药生产的白芍总苷中成药胶囊单个产品的年产值已超过4.8亿元,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有1家生物医药企业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企业入选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在笔者走访中,我市不少生物医疗企业已在细分市场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宁波企业正逐渐意识到补链强链的重要性,加速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美诺华天康与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成立的创新研究院,通过引进高端研发人才与优秀项目,助力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我市近期已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向化学合成创新药提升,补齐产业链条;美康生物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基础上,已逐渐向“诊断产品+诊断服务+健康大数据”一体化发展加速转变…… 补齐短板 实现高质量发展 鉴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地在“十二五”初期提前谋划布局,现已初具规模,培育出了一批国内知名药企。张江药谷、天津国际创新药谷、成都药谷、杭州药谷、海口的南国药库等一批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具备特色优势。 与这些城市相比,宁波起步较晚,且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缺乏创新平台与专业人才。以研发创新平台与专业人才为例,企业目前基本是选择外地科研院所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协同研发创新合作。而从专业院所看,全市仅有宁波大学医学院(偏重临床医学和病理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相关专业;慈溪医工所于2017年12月底成立,产学研合作力量有待积累。 从公共研发平台看,位于宁海的宁波生物产业园,依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前期先行建设生物药开发等五大研发平台。但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并负责平台与基地运营、管理和招商,周期很长,对产业的带动效应有待释放。从临床资源看,我市只有部分医院具有部分领域的临床试验研究资质,且只能开展临床三期、四期等后期临床…… “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培育成为国内先进水平的千亿级产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美康生物董事长邹炳德坦言,由于缺乏检测机构与审批受理平台,美康生物检测及办理审批业务时必须跑到深圳、苏州、上海、深圳等地。与此同时,宁波生物医药产业链缺位明显。以美康生物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例,该设备全身700多个零部件,在宁波采购的零部件数量占比不超过20%。 “经过调研走访发现,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要其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补齐短板。”市经信委新兴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去年9月,我市已发布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项目,深化创新平台建设,鼓励自主研发新产品,支持创新企业创新产品产业化生产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根据自身资源和基础来定位发展模式和路径,聚焦重大项目做大产业规模,逐步培养人才、储备资源、培育生态,逐步从协同创新向自主研发创新的路径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