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兰”舞得“荷花”开

市演艺集团逐梦中国舞蹈最高奖纪实

    崔小明 房炜        

    ■ 无心插柳

    宁波市演艺集团与《花木兰》结缘出于偶然。2016年,市演艺集团将工作重心从“走市场”转向“搞创作”,潜心筹备两部大戏,一部是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另一部则是大红大紫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的姊妹篇《十里红妆·女儿情》。

    《十里红妆·女儿情》的剧本初稿已经出来,主创班子也已物色好,却因为经费等问题迟迟无法开排。就在这时,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接到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杨雄的电话:“有没有兴趣创排一部以花木兰为主题的舞剧?”原来花木兰的故乡武汉市黄陂区想请中央歌剧院创排歌剧《花木兰》,但中央歌剧院认为舞剧的形式更适合。因为《十里红妆·女儿梦》的成功,他们向黄陂区推荐了宁波市演艺集团。邹建红当时一门心思集中在《十里红妆·女儿情》上,便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邀约。不料,对方接连打来电话,请他参加花木兰创排研讨会。碍于老朋友面子,邹建红答应去听一听。

    会议在北京郊区一个宾馆召开,除了主办方,到会的不乏名家。第一天,专家们坐在一起观看各种版本的《花木兰》,有电影、电视、动画片,也有豫剧、话剧、京剧、芭蕾舞等版本的录像,有国内生产的,也有韩国、日本出品的。第二天,艺术家们展开“头脑风暴”,大家普遍认为,要使花木兰这棵“老树”抽新芽,必须采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的印象中,花木兰就是巾帼英雄的代名词,是“女硬汉”。邹建红认为,重塑花木兰的形象,要还原她女性柔美的一面。著名编剧朱海认为,在主题挖掘上,要贴近现在观众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必须守正创新,关照时代语境,可以从女性视角来解读家国情怀,将“爱与和平”作为全剧主题。

    两天的研讨会让邹建红兴奋不已,他觉得摒弃了“高、大、上”形象的花木兰有血有肉,十分可爱。当晚十一点半,他打电话给市演艺集团创作室主任董兰儿、作曲王斌樵、编剧马玲珊,请他们第二天一早飞赴北京,旁听花木兰作品研讨会。听了一天,邹建红问他们舞剧《花木兰》值不值得创排,几个人意见非常一致:值得!回到宁波后,邹建红把准备与中央歌剧院、武汉黄陂区政府合作创排《花木兰》的意见向市文广新局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全力支持。

    让市演艺集团最终决定接手《花木兰》的是,黄陂区政府愿意出资1000万元创排《花木兰》。

    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宁波市演艺集团签订了创排协议,明确这部剧的知识产权属于宁波。

    ■ 组建团队

    创排工作正式启动。组建一支优秀的创排团队是首要任务,此事主要由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杨雄和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负责。就雄厚的创排经费而言,完全可以请到各领域的一流专家,但他们最终把总编导的人选锁定了周莉亚和韩真。周莉亚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蹈编导,多次荣获国内大奖,曾任2013年文化部春晚舞蹈总监,善于塑造人物,长于情感表达。韩真是海政歌舞团青年舞蹈编导,代表作品有舞剧《沙湾往事》、舞蹈《八女投江》、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才华横溢的编剧朱海是浙江籍艺术家,曾连续多年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策划、撰稿、监制等。他们三位都与宁波市演艺集团有过多年合作,参与过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剧《告诉海》等的创排。

    紧接着,灯光、舞美、作曲、服装、造型等岗位通过自荐、专家推荐、作品考察、面试等环节,一一筛选出来。2016年9月,主创团队基本到位,唯独最“吃重”的舞美人选没有定下。有人推荐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教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谭泽恩。邹建红独自前往北京郊区谭泽恩的工作室考察。刚见面时,邹建红有点失望。谭泽恩不善表达也不太热情。而当谭泽恩谈起对《花木兰》的理解时,像是换了一个人,才思喷涌,滔滔不绝。邹建红顿时觉得找对人了。

    就在邹建红在北京组建专家团队的同时,承担创排主要任务的市歌舞剧院也没闲着。当时歌舞剧院只有36名演员,而创排《花木兰》需要50多名舞蹈演员。歌舞剧院总经理严肖平到北京、安徽、山东等地招募舞蹈演员。短短几个月,就将26名舞蹈演员收至麾下。

    ■ 艰苦创排

    2016年9月,出品方第一次召集主创人员开会,创排工作按各自职能展开。作曲、舞美、灯光、服装、造型、多媒体等着手进行初稿设计,专家组对设计样稿进行审核把关,确保风格、色调、品味一致。其间数易其稿,终于通过审核。专家们忙得不亦乐乎,市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们却“不务正业”——总导演、编导周莉亚要求演员学一个月武术。市演艺集团请来了一名武术教练,以柔美见长的舞蹈演员天天在排练厅喊打喊杀。为了逼真反映残酷的战争场景,很多演员主动要求真打,从中体会“痛感”。剧中,周莉亚特别设计了“练兵”情节,这场群舞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编排出不同的队列和阵容,尽显军人的英姿勃发,而“隐”在队列中的木兰突出但不突兀。

    经过前期准备,2016年年底,总编导周莉亚、韩真各自带了一名助手来到宁波。市演艺集团给她们安排了一家四星级宾馆,她们却谢绝好意,住进了演艺集团附近的一家连锁酒店。几个房间有的当卧室,有的做厨房,有的改造成会议室,并买来了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和打印机、黑板、桌子等办公用具。周莉亚笑着说:“我们几个准备在宁波‘安营扎寨’了。”她们同时提出一个要求:演员封闭训练3个月,其间禁止一切商业演出。

    此后的几个月中,周莉亚和韩真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于酒店和市演艺集团排练室。排练往往从上午9点开始,晚上七八点钟结束。严格的要求,高强度的训练,让人苦不堪言。一个月后,有8名演员吃不了苦选择了离开。

    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剧中主要人物“卫将军”有一段表现金戈铁马战争场景的独舞,约6分钟,需要一段同等时长的配乐。排练时,编导觉得这段音乐不够激烈、华丽,缺乏铿锵豪迈的气概。负责作曲的原广州军区文工团团长杜鸣听了默默地改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编导满意为止。

    演出涉及的演职人员近两百人,是一个庞大的演出体系,各部门配合、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要达到完美呈现,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苦练。

    几个月后,创排工作完成。黄陂区政府组织专家团前来验收成果。他们看完演出后非常满意,称舞台效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 背水一战

    2017年5月17日,《花木兰》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引起广泛关注。专家们认为这台舞剧有创意、有新意,如果说原来的花木兰是“黄河版”的话,那么这一版则是“长江版”,婉约柔美,感人至深。随后,《花木兰》先后亮相于武汉琴台大剧院、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第四届乌镇互联网大会、2018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好评如潮。

    冲击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是每一个中国舞者的梦想。宁波人上次与荷花奖结缘还在18年前。那届荷花奖评选活动在宁波举行,东道主凭借舞剧《满江红》夺得荷花奖银奖。时过境迁,荷花奖的评选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全国文艺奖项大幅压缩后,登顶中国舞蹈最高奖可谓难上加难。

    2018年适逢三年一届的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评奖年。《花木兰》不负众望,在参加初评的30多部舞剧中顺利进入“十二强”。随后,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评委团,观看录像后打分,评出5个荷花奖席位。业界人士预计,凭借艺术品质和良好口碑,《花木兰》应该占有5个席位中的一个,而且名次会比较靠前。让主创团队始料未及的是,《花木兰》与另外两部剧分数一致,同时位列第五。根据评选规则,前五名的剧目要进行现场展演,由评委当场打分,最后确定5个荷花奖得主。5部剧目角逐5个名额,结果通常不会有悬念,而本届却有三个第五名,这就意味着有两部剧要被“刷掉”。

    《花木兰》的展演被安排在去年12月7日晚上。剧组派出了最豪华阵容,光道具就装了5大卡车。中央歌剧院派出了80人的交响乐团现场配乐。当晚正遇到入冬以来第一波寒潮,气温骤降,雨雪交加,剧院内却座无虚席。60多名舞蹈演员与80多名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员配合默契,开了民族舞剧用交响乐配乐的先河。饰演花木兰的郝若琦说,演员在演出时受现场气氛影响很大,比如一个转圈的动作规定13圈,兴奋的时候可能会转到15圈,录制音乐会限制演员的发挥,而现场交响乐则会跟着演员的动作把握节奏,演员的自由度比较大。当天晚上,郝若琦把花木兰跳“活”了。精彩的演出受到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花木兰》成功突围。评委会当场投票及组委会核定并经5天公示,《花木兰》与《醒·狮》《草原英雄小姐妹》《大禹》《井冈·井冈》最终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完演出称赞《花木兰》:“古老题材、现代手法、全新表达。”邹建红说:“舞剧《花木兰》是宁波市演艺集团借助外来资金、打造文化精品的一次成功尝试。”

    (剧照摄影:周建平) 

    灼灼荷花端,娉婷花木兰。1月6日晚上,当宁波市歌舞剧院院长严肖平在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颁奖晚会上举起荷花奖奖杯时,市歌舞剧院的演员们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是18年后荷花奖再次花落宁波。回顾艰难的创排和冲奖之路,大家感慨万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