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童镴会巡游盛况。 |
|
慈溪掌起镇叶家老街的镴匠师傅黄新国。 |
|
六棱形镴酒壶至今仍是宁波地区最常见的家用镴器。
(桑金伟 摄) |
桑金伟 镴,又叫“锡镴”或“白镴”,是锡与铅的合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金属元素。用镴制成的用具,常被称为“镴器”或“锡器”。 镴器以锡为主要成分,它被普遍使用并受青睐是因为锡有很多优点,锡耐酸耐碱,对人体无害,锡纸被广泛用于食品内层包装。镴器密封性好且传热快,因而有“盛水水清甜,贮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说法。镴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镴会熔化成“镴汤”,舀一瓢缓缓注入模具,很快就能冷却成型。有人说镴是“好脾气”的金属,它软硬适中,加工和刻花很方便,既可打制普通的日用器物,也能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此外,锡与铅不及金银铜贵重,又不像铁那么易锈蚀,旧镴器熔化后又可以重新打制成新的镴器。 几十年前,镴器在中国人的家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镴器种类很多,有镴酒壶、镴烛台、镴香炉、镴茶叶罐、镴花瓶、镴果盆,还有打酒用的酒升和漏斗、中药房里的镴方瓶、送饭用的饭菜格、仪仗道具和佛事法器等。在宁波乃至苏浙一带婚嫁时,嫁妆中的成套镴器最能显示主人的富有程度。 但是镴器也有缺点,一是镴熔点低,所以不能随便放在炉子上烘,如镴酒壶在火上要格外留心,放在热水里温烫最好。二是镴器虽不会锈蚀,但表面易氧化,时间长了,容易失去银光,变得灰暗。三是比较柔软,不能作硬器用,人们用“银样镴枪头”来讥讽对方中看不中用、太过软弱。此外,如果镴中铅的含量过高,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或许由于镴器的这些缺点,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被搪瓷、铝、塑料、不锈钢等新兴材料所取代。镴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于是,它们被搬进了博物馆。2013年全国首家锡器博物馆——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在笕桥开馆,共展出锡器文物268件(套)。2017年9月,江苏黎里古镇也开设了中国锡器博物馆,内有各类锡器藏品1000余件(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锡器博物馆。 锡匠又被称为“镴匠”或“打镴师傅”,其实镴器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浇铸焊接出来的。镴匠一般开店经营,叫“镴匠店”,也称“锡器店”,属“坐商”。过去浙东的很多集镇有“镴匠店”,我的家乡慈溪浒山街上就有两家,东街是惠宏镴匠店,中街有阿降镴匠店。也有挑着“镴匠担”走街串巷的打镴师傅,属“行商”。打镴师傅生了炭炉,将主人旧的零碎的镴熔成镴汤,再凝固成镴条、镴板,然后将镴条、镴板焊打成镴器。 作家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对老锡匠也有精细的描写,看来全国镴匠的做法大致相同。 打镴的工序并不复杂,主要步骤是:浇铸镴板(锡片),镴板厚薄、大小可随意控制;裁剪镴板,剪成需要的形状;将裁剪好的镴板焊接、拼合,使其成为毛坯大形,再将预制好的部件组装到大形上,使其成镴器粗品;然后用刮刀、砂纸等修整磨亮……一只镴器就出品了。 打制“三祀”同“五祀”,是打镴师傅的拿手好戏。所谓“三祀”,即一只镴香炉、两只镴烛台;“五祀”是在三祀的基础上,再加配一对镴花瓶。这些都是祭祀用品。三祀、五祀上,总能见到栩栩如生的“麒麟戏球”等装饰,其中镂空雕刻的火球和用薄锡片制作的麒麟尾巴,只要风轻轻一吹,动感立现,煞是好看。 过去,镴匠师傅一年到头几乎无淡季,往往是做好了结婚人家的镴器嫁妆,又跑到中药店去做装储药材的镴制方瓶,接着又去庵堂寺庙打制三祀、五祀等。 慈溪掌起镇叶家老街的黄新国师傅,是镴器制作的非遗传承人,也是镴匠世家的第三代继承者。黄新国说,到了自己这一代,其他生活类镴器大多慢慢消失了,只有嫁妆里的“标配”——蜡烛台、香炉和酒壶尚流行。镴器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人的面子,黄新国用精湛的手艺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因此他的镴器很受当地人欢迎。 除了镴器、镴匠,还有“镴会”。宁波天童景区旁边的童一村每逢农历九月十六日会举办“天童镴会”,其实它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庙会,突出展示镴制品。 据传,天童镴会起源于明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地人为纪念杜孝子的高风亮节而兴建了太白庙,庙坐落于天童老街的中心,平日里人气也很旺。天童镴会活动就以太白庙为中心,出殿巡游是天童镴会的高潮。这天早上,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抬阁、沙船亭、龙船、莲灯、舞龙舞狮、腰鼓、扇子舞等民间文化巡游方队,浩浩荡荡通过天童老街,游经太白山下,引来邻近村民追随观看。 天童镴会的特别之处,在于有很多镴器出现在巡游队伍中,如一座杨七郎镴灯重14公斤,而用镴铸成的古代刀、枪、剑、镗、叉、鞭、锤、斧、钩、镰等十八般兵器,每件重五六公斤。全套镴器共用镴1500余公斤,真可谓镴器“大会”,让人大开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