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伟 一位外地朋友曾向笔者感慨:宁波的楼盘和商业中心叫“某某里”的真多!这是事实。在最近朋友圈流行的2019年宁波拟新开购物中心“清单”上,“东遇艺术里”榜上有名,算上起初的“公园里”和后来的“东岸里”“繁华里”“明州里”,以及笔者还没有统计得过来的,宁波就快全城尽是“某某里”了。 笔者对“里”字没有什么偏见,对身边的“某某里”更无过节,平时甚至还是这些“城市网红”的拥趸。只是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建筑“某某里”多了,就显得有点缺乏新意、俗气了。 里,有故乡、邻里之意。前几年,当居民小区被“某某郡”“某某城”“某某府”等高大上的名称所主导的时候,“某某里”的出现就像“小清新”,让小区和商业中心名称一听就有“回归田园”的感觉。但之后,“里”字就有点滥用了。有时建筑明明是规模大、档次高,却偏要“低调”地安上“某某里”的名字;有时明明建在闹市中的商业中心,却为了追求流行硬叫“某某里”。 有网友调侃: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宁波建筑都叫“某某里”。这也说明,大家已对身边建筑的这种名称趋同性产生了反感,“里”多名俗嘛。城市建筑需要百花齐放,全是一种风格,全是一种叫法,看多了、听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就像进馆子,常年累月点一道菜,能不吃厌吗?现在想想,笔者那位朋友估计是对宁波这么多“某某里”产生了莫名的“密集恐惧症”。 城市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既需要“里”,也需要“城”,关键是因地制宜。设计师和建设者更需与时俱进,根据时代需求引领建筑潮流,该回归传统的就回归传统,该拥抱现代的就拥抱现代,“一招鲜”总有“江郞才尽”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