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见,遇见美好!

——剧本朗读会《听见·包玉刚的婚床》观后

    赵淑萍            

    寒雨夜,去市图书馆新馆。馆内宽敞、温暖、明亮。有母亲带着孩子坐在设计非常人性化的凳上翻阅图书,有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围桌夜读,一切显得雅致、恬静、美好。

    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有老人、孩子,更多的是眼神清澈、打扮文艺的年轻人。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是戏剧、朗诵圈的朋友,一段时间不见,大家相互寒暄,这“小剧场”一开始就让人感到温馨。

    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出品的“听·见”系列原创剧本朗读会,因为种种原因,前几次都错过了。但每一次,朋友圈都会“刷屏”,从画面、画风看,很有文艺范儿。这次,这题目就让人好奇: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婚床,此中有何故事?

    剧本朗读会不同于话剧。虽然,演员在服饰和形体动作上力求接近人物,但是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精良的道具,只是电子屏显示出几个画面来提示场景的变换:车站、山峦、老宅、茫茫大海、渔家小屋。舞台略去,简之又简,于是,声音是最重要的。用声音来塑造人物,用声音来传递文本的魅力。演员们来自各处,都很专业。尤其是饰演卢绪章的于鸿泽,声音苍劲浑厚,举止稳重、内敛,俨然那个年代老干部的做派。而饰演周阿婆的张璐璐,开场先哼几句甬剧,台词功底深厚,肢体动作到位,于是,一个懂取舍、明大义的老太太形象就立了起来。悠扬的口琴声、一曲忧伤而动听的《忆儿时》以及宁波老底子的童谣,使得“读中演、演中读”的形式更加灵动、丰富。有时候,演员甚至来到观众中,那声音和形象,就在你的身边。整个“剧”,很文艺,很清新,很亲切。

    剧中,做婚床的周木匠没有出场,“包玉刚”很多时候也不在场。他们一个是传统的工匠,敬业、执着、坚韧,为保护婚床大义凛然;一个是“宁波帮”商人的代表,勇于开拓,家大业大不忘祖国故乡。主角卢绪章和周阿婆,他们共同守护着一种宁波精神。卢绪章之所以煞费苦心地寻找婚床,是为了慰藉表弟包玉刚的悠悠乡愁,同时促成“宁波帮”帮宁波的意愿。周阿婆保存婚床,是因为爱哥哥的手艺,但在关键时候,她恪守诚信,物归原主。

    《包玉刚的婚床》原是剧作家孙仰芳十年前创作的一个广播剧,该剧以婚床为媒介,讲述了包玉刚先生的故土之恋,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宁波帮”爱国爱乡人士的赤子情怀。剧本小中见大,构思精巧。这次,为了以朗读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孙仰芳和导演罗洁进行了二度创作。印象最深的是剧中的宁波元素。童谣、甬剧、“十里红妆”乃至宁波人的饮食文化,都在剧中融合自然地呈现出来。老一辈剧作家大多出生本土,非常注重地域风情。因为,他们血液中有这片土地的因子,于是塑造起宁波人物,往往也声气相通。

    孙仰芳说,这个剧,他曾经在广播里听,现在,不仅能听,还能看见。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让读者领略剧本的精髓,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船王的事迹,了解宁波的民俗,更了解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段历史。

    2018年是包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包玉刚图书馆落成30周年;同年,市图书馆新馆正式落成。此剧的上演,是一种缅怀、一种纪念。市图书馆30年砥砺前行,稳步发展,在业界已颇有声誉,那是对包先生拳拳深情的传承和回报。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王宽诚等诸多“宁波帮”人士,义利并举,造福桑梓,泽被后世。“宁波帮”帮宁波,是宁波历史上最动人的现象之一。宁波本地戏剧,也有运用“宁波帮”素材进行创作的,如《风雨一家人》《筑梦》《甬港往事》等,都获得了成功。更多“宁波帮”的事迹,尚有待于发掘、书写、演绎。

    随着诗词、美文诵读的流行和《朗读者》节目的推出,剧本朗读也开始热起来。市图书馆新馆的报告厅,很适合小型舞台剧和剧本朗读会。在一个美好的夜晚,一群热爱阅读、倾心艺术的人共聚一堂,读读、听听、演演那些精彩的剧本和作品的篇章,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熏陶。在日本,就有把类似戏剧形式融入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在市图书馆,利用有声朗读进行人文渗透,也可以成为一种阅读的形式。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