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籁》(国画)(翁赟烨) |
翁赟烨 白云从我们头顶上飘过,周围是翠绿的草地,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响起,曲调悠扬,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一阵阵的天籁之音随着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民族艺术团的到来,从遥远的疆域飘至我们面前、我们耳畔。 2018年4月,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民族艺术团与宁波四区县(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我单位所在地余姚便是其中一站。身为一名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我有机会接触到西藏文艺工作者。热情、友好,一如我们经常一起排演的熟识的本地演员。在等待节目间隙,他们拿出来自3000公里之外的特色酥油小食,邀请我品尝。还对着我唱起他们的传统歌曲,边舞边唱,专注而又动情,这一份来自遥远疆域的问候,让我激动万分。 在这过程中,我捕捉到了一帧帧珍贵的画面,这些珍贵的镜头串成了我今天完成的这一幅作品。为了纪念这一次的文化碰撞,也为了纪念汉藏两个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友谊,我给它取名《天籁》。作品画面用了最普通的工笔形式,没有各种新型的材料和媒介的堆积,没有花哨的表现手法,也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只用了最最柔和的米棕色系,来表现藏族人民给我的感觉:纯净、温暖、单纯。人物穿插过程中间,我衔接了三个还挂着托运标签的行李箱、演出服装和热巴鼓。一来丰富画面,二来烘托主题。我一直认为画面需要有舍有得,有收有放,所以在完成了五个主要人物之后,我把背景处理成一块纯黑的幕布,我们的演员在幕布前面,做着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不再花精力去刻画现场细碎冗杂的其他物品。因为这样会消耗画面的精神,也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018年年底我完成了这幅作品,并顺利入选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在这幅作品背后,是宁波长达23年援建比如的动人故事,而它的成功不仅仅是我个人作品的成功,更是汉藏两族人民长期友谊的见证。 (翁赟烨,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浙江省文联“新峰计划”美术培养人才,现任余姚市文化馆副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