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0.3毫米”的胜利

——甬创国家科技奖⑤

    记 者 金 鹭

    通讯员 王虎羽

    获奖项目:地下工程穿越高速铁路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宁波主要完成人:胡震敏(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高铁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疾驰,很少有人知道,或许在轨道下方数十米深处的地层中,一个浩大的地铁“挖洞”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从停运施工,到限速每小时45公里,再到如今列车不限速即可下穿施工,背后凝结着一代代科研人员的耕耘和无数工程实践。这其中,由宁波民营企业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地下工程穿越高速铁路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在无国际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创造了“0.3毫米”沉降控制的奇迹。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宏润建设副总工程师胡震敏为宁波捧回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奖杯。

    高铁列车运行对于地面平整性的要求极其苛刻。即使是1厘米的沉降,也容易造成列车脱轨、翻车等事故。随着我国高铁网络化运行,传统的下穿施工往往造成大量列车晚点或取消,扰乱了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

    如何在不限速的前提下,完成对下穿铁路工程的精准动态控制,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工程难题。

    在同济大学的牵头下,在相关领域深耕20余年的宏润建设参与了这一高难度项目。“我们主要承担的是地下隧道‘打洞机’——盾构机土仓应力平衡控制设备的研发与改造等关键技术。”胡震敏告诉记者。

    他们接到的任务是:要将地面沉降控制在2毫米以内,保证高铁的正常运行。

    “地层就像一块松软的大蛋糕,而且在高铁高速运行的动荷载作用下,必须对盾构机开挖面土体应力及地面变形进行信息化同步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胡震敏说。

    无数个不寐之夜,几百上千次实地研究,团队对盾构机推进的速度、土仓压力、注浆量等参数进行一丝不苟地调试,积累了数万条试验数据。

    根据盾构法施工原理,团队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出盾构机开挖面土体应力平衡、盾尾注浆充填、高铁轨面沉降控制三元同步控制技术及相关的感控装置。

    由此,团队一举突破传统机械施工对铁路严重干扰的重大设备瓶颈,创造了“0.3毫米”沉降控制的奇迹。

    1978年出生的胡震敏,已是一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参与了多项国家级标准编制。

    “宁波各级政府对地方企业支持力度很大。”胡震敏告诉记者,正因为有各级政府的支持,作为民营企业的宏润才能在这些年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早在2008年,公司就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如今,公司已实现了地下穿越工程的设计系统化、控制自动化、装置智能化,技术输出至新加坡、沙特等国的海外工程。近几年,公司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9项,获授权专利132项。

    “科技创新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埋头科研,努力将优秀的技术应用到全国乃至全球更多地方。”胡震敏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