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式熊书写的匾额 |
|
高式熊书写的对联 |
|
高式熊篆刻作品 |
高式熊(1921—2019),浙江宁波人,著名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获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方向前 1月25日,高式熊先生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享年98岁。他是目前国内最年长的几位有分量的老艺术家之一。人说“搞书画的多长寿”,此言不虚。就拿近现代书画家来说,朱屺嶦活了105岁,苏局仙、孙墨佛寿达百龄,齐白石97岁,刘海粟98岁,林散之与黄宾虹都是92岁,林风眠91岁……写字作画需要凝神入静,心无杂念方可延年益寿。而且,书画家往往越老越吃香。 在书画艺术界,大家都称高式熊先生为“高老”,因为他资历辈分高。其父亲高振霄乃晚清翰林太史、著名书法家,在政界与艺术界有着很广的人脉。这样的家庭背景,为高式熊学习书法篆刻创造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条件。民国极有声望的书画篆刻家赵叔孺、王福庵、张鲁庵等与高式熊均有交往,并亲授技艺。高式熊先生27岁(1947年)入西泠印社,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社员之一。为此高老犹如篆刻界的大熊猫,声望、地位非比寻常。 鉴于高老在书法篆刻上的突出成就和影响,2018年4月,中国文联把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两位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一位是高式熊,另一位是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值得一提的是,在绍兴举行的颁奖大会上,97岁的高式熊坐轮椅亲自领奖,这种情况恐怕也是史无前例吧。 七八年前,高老受宁波江北政协书画院之邀,来指导工作,我有幸与他面对面接触、交流。从下午2点到晚上8点的五六个小时里,高老给我留下了三个深刻印象:一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体力比我们中年人还好,整个下午在不停地点评作品、挥毫泼墨。二是他乐观、谦让,毫无名家架子,谈笑风生,与人为善。三是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不厌其烦,不计报酬,淡泊名利。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一位民国老艺术家的风范。 作为宁波籍艺术家,高先生尽管久居上海,但他对宁波当代的书法篆刻,尤其是篆刻,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甬上不少篆刻家一直与高老保持着联系,他们经常赴上海高老府上请益,高老总是热情接待,不吝赐教。高老也经常来宁波走访,或受邀为书法篆刻爱好者作讲座、点评作品。记得几年前,高老受宁波有关方面邀请,刻了《茶经印谱》《宁波名胜古迹印谱》等专题印集。近些年,他把家藏的文房四宝、书画作品及其他藏品捐赠给天一阁和宁波帮博物馆,这些贵重物品乃是其先父高振霄用过并珍藏的,高先生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可见一斑。有人戏称高老为“三高”:年龄高、才艺高、胸怀与品德高。 对书画家而言,人品与艺品缺一不可。高式熊先生的艺术成就主要在篆刻和书法上,尤以篆刻造诣影响最大。高老的书法篆、隶、楷、行皆能,以篆、隶最为出色。他的书法、篆刻在风格上趋于平整规范、秀丽典雅,重内涵轻形式,这样的审美趋向,或许与早期受赵叔孺、王福庵等师辈的教益有直接关系。高先生在书法、篆刻上的天分极高,常受老师赞赏:“式熊世讲,英年锐学,所观摩者已多。偶运铁笔,神汇于古,其气息清俊,又非当世之规模于模拟者所可同日而语。” 从高老印风看得出,篆刻取法秦汉乃至宋元,近取赵之谦、邓石如,自小得海上大家赵叔孺、王福庵亲授,眼界高,取法正,功夫扎实,具俊秀婉丽、静穆典雅之气。篆刻艺术成就得益于他对传统印学及文字学的研究,于篆法、刀法、章法等随心所欲,已达到无意于佳乃佳之境。 书画同源,书法与篆刻亦是姐妹艺术。篆刻又称“铁笔”,它与文字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篆刻的基础,学篆刻首先要过文字学及书法关。回顾历史,杰出的篆刻家肯定是出色的书法家,赵之谦、邓石如、齐白石、沙孟海等,无一不是在篆刻和书法领域并行的,这一点,高式熊作为“民国遗老”,确实给当代篆刻界树立了典范。 以我个人之喜好,最爱高老的隶书,其次是篆书,尤其是铁线篆。高老篆书吸收了王福庵、赵叔孺之法,婉转通畅,结字谨严,气息高雅,可与古人意会,有民国书家的派头。表面看,高老的书法貌不惊人,但功夫扎实。据说,他自小每天至少写两张楷书、一张隶书、一张篆书,直到90余岁,他还能写小楷。可以说,在传统功夫及全面性方面,在当代书家中,高老堪称翘楚。 隶书主要取法礼器碑及曹全碑等汉碑。高老之隶书既有礼器的瘦劲俊挺,又具曹全的飘逸秀美,风格质朴淳古,秀美多姿,用笔多变,线条质感丰富,总体上属瘦硬挺健一路,起笔细劲,偶在收笔处用笔铺展,增加了用笔时的速度节奏及用力的轻重对比,具“书贵瘦硬方通神”之妙。结体上以平正为主,注重变化,有“平中见奇”之特点,寓变化于平正之中。隶书之面貌与审美趋向,与篆、行、楷及篆刻风格一脉相承。 当代书法注重形式与视觉效果,从作品体制、尺寸、纸张颜色、字形大小、章法乃至墨色变化,都在一个“对比”的关系中,以求作品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但在高老眼里,这些都属于“外美”,他更多地追求书法的“内美”,认为书法要耐看、要有内涵。在书法创新上,高老也自有一套见地:创新是相对的,继承是绝对的,继承大于创新,不变的基因才是主导艺术亘古永恒的内在源泉,高老反对过度创新,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只允许你一点点创新”。他自己的作品就是书法创新的最好实证。 对高老为人为艺的评价,中国文联在授予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的评语称:“97岁老人,阅尽沧桑,见证了现、当代书法篆刻发展之历程。其书风印风,以赵叔孺、王福庵为根基,出规入矩,典雅高迈;一笔画,一刀一刻,由技入道,以‘无我’姿态达到‘有我’之境界。几十年来,他潜心书艺,心境超然,远离尘嚣,人书俱老,在当代书坛,其为人治艺,艺德兼修,为年轻一代书家树立了典范。” (本文作者系宁波书画院副院长、宁波大学书画研究会执行会长)
|